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04-13 A3版  作者:王 斌

  通过对政协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工作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思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现对专委会的性质定位、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专委会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
  政协专委会可以说是政协的“职能部门”,它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是推动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政协委员的重要渠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桥梁、纽带,具有直接性、经常性、专门性和承上启下的工作特点。专委会工作水平的高低,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政协整体履职水平和效果,体现着政协的社会形象。2019年12月1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下步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及制度建设等问题。充分说明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优化政协专委会设置纳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设计,为完善政协专委会设置,更好地发挥专委会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政协2018年在新组建委员联络委的同时,对2 个专委会进行更名。使专委会设置更加优化、职能划分更加科学,为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专委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二线”的思想依然存在,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把专委会工作放在政协全局工作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认为到专委会工作是组织的关心和照顾,是休闲和养老的好地方,有“歇歇脚、慢慢来”的思想,紧起来、快起来、动起来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进取不足。
  (二)工作不够规范。专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存在工作不坠底,工作措施不平衡等情况。如专委会的组成人员基本上是“挂名”成员,还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好组成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专委会力量势单力薄,对口联系各界别活动不正常、及时了解界别群众思想状况有差距,联系政府各部门工作不主动、不经常,协商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三) “龙头”效应不突出。还没有真正把凝聚共识融入到调研视察、民主监督和协商等履职活动中,在联系、管理和服务委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委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委员参与履职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建言献策代表性不强、质量不高。
  (四)制度机制滞后。专委会现有的工作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许多制度措施流于形式,缺乏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存在许多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
  (五)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委员的思想引领和履职管理不到位,发挥委员的带头作用、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真正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机制没有形成。
  三、做好专委会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要切实提高对专委会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专委会工作摆在政协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化对专委会如何“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的思考和理解,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关系到常委会和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关系到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二)规范工作。要切实完善将全体政协委员编入9个专委会后,依托专委会合理设立委员党支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以及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推动专委会抓实党建的主体责任,不断巩固和提升政协党建“321”模式。
  (三)健全和完善制度。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完善委员联络委的制度体系,保障和规范委员联络工作形成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各尽其责、无缝对接的组织体系。
  (四)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发挥好服务委员作用,着力发挥专委会联系委员、联系界别、联系对口部门的优势,加强沟通和协调,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工作,把凝聚共识融入到协商履职的各项活动中,做好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工作,为委员知情明政、行使权利、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增强委员整体素质和履职本领。
  (五)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引领委员不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政协委员心向党”实践活动。增强委员参政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专委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定位和职能,在“专”上聚焦,在调研视察中选择有专门研究、代表性强的委员参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干出政协新样子。解决好“知情”和“出力”的问题,请有关部门通报工作,让委员更好地知情知政,只有说得对、说得新、说得透,建言才能体现价值,不断推动专委会工作有序开展、委员作用得到发挥。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862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04-13 A3版  作者:王 斌 【字体:大 中 小】

  通过对政协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工作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思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现对专委会的性质定位、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专委会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
  政协专委会可以说是政协的“职能部门”,它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是推动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政协委员的重要渠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桥梁、纽带,具有直接性、经常性、专门性和承上启下的工作特点。专委会工作水平的高低,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政协整体履职水平和效果,体现着政协的社会形象。2019年12月1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下步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及制度建设等问题。充分说明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优化政协专委会设置纳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设计,为完善政协专委会设置,更好地发挥专委会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政协2018年在新组建委员联络委的同时,对2 个专委会进行更名。使专委会设置更加优化、职能划分更加科学,为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专委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二线”的思想依然存在,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把专委会工作放在政协全局工作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认为到专委会工作是组织的关心和照顾,是休闲和养老的好地方,有“歇歇脚、慢慢来”的思想,紧起来、快起来、动起来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进取不足。
  (二)工作不够规范。专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存在工作不坠底,工作措施不平衡等情况。如专委会的组成人员基本上是“挂名”成员,还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好组成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专委会力量势单力薄,对口联系各界别活动不正常、及时了解界别群众思想状况有差距,联系政府各部门工作不主动、不经常,协商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三) “龙头”效应不突出。还没有真正把凝聚共识融入到调研视察、民主监督和协商等履职活动中,在联系、管理和服务委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委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委员参与履职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建言献策代表性不强、质量不高。
  (四)制度机制滞后。专委会现有的工作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许多制度措施流于形式,缺乏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存在许多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
  (五)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委员的思想引领和履职管理不到位,发挥委员的带头作用、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真正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机制没有形成。
  三、做好专委会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要切实提高对专委会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专委会工作摆在政协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化对专委会如何“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的思考和理解,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关系到常委会和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关系到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二)规范工作。要切实完善将全体政协委员编入9个专委会后,依托专委会合理设立委员党支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以及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推动专委会抓实党建的主体责任,不断巩固和提升政协党建“321”模式。
  (三)健全和完善制度。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完善委员联络委的制度体系,保障和规范委员联络工作形成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各尽其责、无缝对接的组织体系。
  (四)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发挥好服务委员作用,着力发挥专委会联系委员、联系界别、联系对口部门的优势,加强沟通和协调,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工作,把凝聚共识融入到协商履职的各项活动中,做好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工作,为委员知情明政、行使权利、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增强委员整体素质和履职本领。
  (五)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引领委员不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政协委员心向党”实践活动。增强委员参政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专委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定位和职能,在“专”上聚焦,在调研视察中选择有专门研究、代表性强的委员参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干出政协新样子。解决好“知情”和“出力”的问题,请有关部门通报工作,让委员更好地知情知政,只有说得对、说得新、说得透,建言才能体现价值,不断推动专委会工作有序开展、委员作用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