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
抓住“三关键” 做到“两强化”
耿马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红英) 针对今年以来干旱少雨,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抓住关键人、关键时期、关键区域“三个关键”环节,做到强化防火安全宣传、强化应急保障工作“两个强化”,将护林防火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抓住关键人环节,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三线、四责任、五个关键人”制度(“三线”指政府、森林指挥部、林业主管单位。“四责任”指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林业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责任。“五关键人”指乡镇、社区、林区所有人、农户、护林员),在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实行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防控工作格局。全县划定每个行政村为一个网格,确定1名领导为网格负责人,执行每个乡级领导负责包村,村干部负责包组,护林员负责包片制度。全县共有护林员991人。同时,县政府与9个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和成员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乡(镇)与村、村与组、组与农户签订防火责任书,与重点林区、涉林企业、种植大户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层层压实,落到实处,确保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落实到人、到户、到山头地块,做到责有人担、山有人守、村有人护、火有人打。
抓住关键时期环节,对全县林区实行封闭管理。自4月3日起至5月10日,在“清明节”“泼水节”“五一节”和“青苗节”重点时期对全县林区实行封闭管理。在重点林区、城镇面山路口增设临时卡点,对入山人员进行实名登记、收缴火种;加大巡山护林力度,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及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劝阻踏青、采果、烧蜂、进山游玩等活动,坚决杜绝火种进山,严禁野外违规用火。对全县当前春耕生产严格执行农事生产用火审批制度,做到“五烧五不烧”。目前,全县共设有临时检查站51个,轮流值班护林员530人。
抓住关键区域环节,对重点林区、重点林区重要设施周边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深入重点地段和关键区域,严格检查督促森林防火措施,对存在火灾隐患区域及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县森林草原防火各挂钩部门认真履行挂钩责任,经常深入挂钩村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督促检查工作,在森林防火期解除之前,每月至少开展检查1次,对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向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加大火案查处力度,从严、从重、从快依法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奖惩问责机制。
强化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手机微信平台、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发布森林草原防火通告、防火命令,进行全县重点单位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人责任公示,发出《森林防火倡议书》。在旅游景区、入山道口、村寨、公路悬挂森林草原防火五彩旗、设置警示标牌。发放户主通知书8万份、宣传册2万份、中小学生宣传册2万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控、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森林防火浓厚氛围。
强化应急保障,注重科学处置扑救。制定下发《耿马自治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同时与邻县签订联防协议,确保一旦发生火情(灾)能得到有序指挥和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实行森林火情(灾)“归口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林火卫星热点核查,妥善处置火情,做到有火必报。县政府拨付120万元资金购买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防灭火知识培训,尤其是安全扑救知识培训,常态化组织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已组织开展培训9批次,受训对象为乡镇领导干部、村委干部、护林员、义务扑火队员,受训人数2300人次。加强扑火队伍建设,目前,全县共组建103支义务扑火队,共计39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