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做好双江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刊发时间:2020-05-11 A3版  作者:董光明

  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对提高广大基层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各乡(镇)及县级执法各部门深入各村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脱贫攻坚,加大法制宣传宣传力度
  近年来,双江县相关部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深入各挂钩村入组入户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咨询。共走访慰问农户7609户28665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41场次,法治讲座17场次,发放材料5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91人次,受教育群众2.5万人次,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开展“双语”普法,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
  积极开展民族语言与汉语结合的“双语”进行宣传,并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双语”普法活动,将普法与少数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营造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去年以来共开展“双语”普法21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
  三、创新载体,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充分发挥民间少数民族法治文艺宣传队宣传作用,扶持打造了以“葫芦组合”为代表的民间法治文艺宣传队,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编成法制文艺节目,通过歌舞、少数民族语言小品、情景剧、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趣味性。去年以来,共开展法治文艺下乡18场次。
  四、几点建议
  一是要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都要从农村长治久安及群众需要出发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真正把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二是要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过去单向灌输变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在法治实践过程中理解法律的意义、理解法治活动、理解法律与自身及与未来的关系,培养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是要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尤其是加强与《双江报》《双江手机报》等媒体合作,采取开专栏定期提供宣传资料等形式,适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运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和渗透性。
  四是要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形成强大的法制宣传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五是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在法律框架内正常运行。
  六是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按照“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对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切实增强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助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返回
2025年05月23日  第864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浅议如何做好双江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刊发时间:2020-05-11 A3版  作者:董光明 【字体:大 中 小】

  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对提高广大基层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各乡(镇)及县级执法各部门深入各村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脱贫攻坚,加大法制宣传宣传力度
  近年来,双江县相关部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深入各挂钩村入组入户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咨询。共走访慰问农户7609户28665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41场次,法治讲座17场次,发放材料5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91人次,受教育群众2.5万人次,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开展“双语”普法,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
  积极开展民族语言与汉语结合的“双语”进行宣传,并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双语”普法活动,将普法与少数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营造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去年以来共开展“双语”普法21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
  三、创新载体,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充分发挥民间少数民族法治文艺宣传队宣传作用,扶持打造了以“葫芦组合”为代表的民间法治文艺宣传队,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编成法制文艺节目,通过歌舞、少数民族语言小品、情景剧、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趣味性。去年以来,共开展法治文艺下乡18场次。
  四、几点建议
  一是要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都要从农村长治久安及群众需要出发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真正把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二是要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过去单向灌输变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在法治实践过程中理解法律的意义、理解法治活动、理解法律与自身及与未来的关系,培养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是要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尤其是加强与《双江报》《双江手机报》等媒体合作,采取开专栏定期提供宣传资料等形式,适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运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和渗透性。
  四是要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形成强大的法制宣传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五是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在法律框架内正常运行。
  六是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按照“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对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切实增强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助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