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乡村“美颜”模式

——双江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建设纪事
刊发时间:2020-06-17 A1版  作者:周卫鸿 施春霞

  时下,位于大浪坝省级森林公园脚下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糯乡小坝子村,如同镶嵌在一片粉红的洋芋花海之中,步行栈道从村口向田间蜿蜒,穿过丛丛树林,将各个村寨串联在一起……
  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以后,双江在切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同时,通过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和谐宜居、制度健全、机制长效的生态宜居型村庄。目前,全县共建成美丽乡村172个、洁净村庄465个、洁净庭院5700户,鲜花盛开的村庄23个。
  “这一片我们要打造绿色土豆种植区,那一边是拉祜族文化体验区,那一条路建成樱花大道……我们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把小坝子村打造成为集乡村旅游度假、生态观光农业、拉祜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行走在田间栈道中,忙糯乡人大的干部许军向笔者介绍了小坝子村的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双江组织动员了2429名公职人员回乡与乡贤、能人共同规划家乡。规划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把村庄道路、“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人饮工程等设施建设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县共形成了520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
  在勐勐镇邦迈村板桥组组长李贵红家,气派的小楼,院子宽敞整洁并摆了很多兰花,院角的卫生间干净没有异味且洁具卫浴样样齐全。“以前全村只有一座公厕,是村小学撤并后留下的,还是旱厕,很脏、很臭。有几户人家有厕所也是和猪圈、牛圈建在一起。”李贵红说,在开展脱贫攻坚以后,村民都建了房屋,同时合理布局厕所,目前大部分农户都有了厕所,户厕通过“水冲式+三格化粪池+生态氧化塘”的建设模式达到了卫生标准,村内的公厕也改造成了水冲厕所,同时全村还铺设了排污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李贵红说:“建厕所改造厕所看似一个小工程,其实是为我们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双江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改厕和农村污水治理相衔接,推进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深度处理、多样化利用,全县累计建成行政村公厕97座、自然村公厕643座、卫生户厕28060座。
  谈到如何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得以巩固,勐勐镇邦迈村委会主任李应忠介绍,邦迈村实行网格化管理,行政村一级以自然村划分片区,由村干部任网格长分片负责各自然村,各自然村再将几户农户划为一个片区,设片区网格长负责组织监督片区内的农户。李应忠说:“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内的农户互相监督做好自家屋内院内的卫生,共同清扫维护片区内的卫生和绿化苗木的管护,共同参加义务劳动。通过网格内互相监督,网格之间互相攀比,整个环境卫生也就搞上来了。”
  “环境卫生打理好,按时缴费莫忘了;庭院卫生天天搞,大路每家一起扫;自家鸡猪要关好,不要村里到处跑;垃圾清理要及时,自觉送到收集池。”这是勐勐镇彝家村上平掌村村规民约里的内容。目前,双江各村将村庄规划、黑臭水体治理、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农民建房、房前屋后“三包”、保洁费缴纳、奖惩措施等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规民约551个自然村全覆盖。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引导教育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乡村美颜长存。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868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打开乡村“美颜”模式

——双江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建设纪事

刊发时间:2020-06-17 A1版  作者:周卫鸿 施春霞 【字体:大 中 小】

  时下,位于大浪坝省级森林公园脚下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糯乡小坝子村,如同镶嵌在一片粉红的洋芋花海之中,步行栈道从村口向田间蜿蜒,穿过丛丛树林,将各个村寨串联在一起……
  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以后,双江在切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同时,通过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和谐宜居、制度健全、机制长效的生态宜居型村庄。目前,全县共建成美丽乡村172个、洁净村庄465个、洁净庭院5700户,鲜花盛开的村庄23个。
  “这一片我们要打造绿色土豆种植区,那一边是拉祜族文化体验区,那一条路建成樱花大道……我们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把小坝子村打造成为集乡村旅游度假、生态观光农业、拉祜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行走在田间栈道中,忙糯乡人大的干部许军向笔者介绍了小坝子村的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双江组织动员了2429名公职人员回乡与乡贤、能人共同规划家乡。规划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把村庄道路、“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人饮工程等设施建设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县共形成了520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
  在勐勐镇邦迈村板桥组组长李贵红家,气派的小楼,院子宽敞整洁并摆了很多兰花,院角的卫生间干净没有异味且洁具卫浴样样齐全。“以前全村只有一座公厕,是村小学撤并后留下的,还是旱厕,很脏、很臭。有几户人家有厕所也是和猪圈、牛圈建在一起。”李贵红说,在开展脱贫攻坚以后,村民都建了房屋,同时合理布局厕所,目前大部分农户都有了厕所,户厕通过“水冲式+三格化粪池+生态氧化塘”的建设模式达到了卫生标准,村内的公厕也改造成了水冲厕所,同时全村还铺设了排污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李贵红说:“建厕所改造厕所看似一个小工程,其实是为我们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双江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改厕和农村污水治理相衔接,推进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深度处理、多样化利用,全县累计建成行政村公厕97座、自然村公厕643座、卫生户厕28060座。
  谈到如何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得以巩固,勐勐镇邦迈村委会主任李应忠介绍,邦迈村实行网格化管理,行政村一级以自然村划分片区,由村干部任网格长分片负责各自然村,各自然村再将几户农户划为一个片区,设片区网格长负责组织监督片区内的农户。李应忠说:“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内的农户互相监督做好自家屋内院内的卫生,共同清扫维护片区内的卫生和绿化苗木的管护,共同参加义务劳动。通过网格内互相监督,网格之间互相攀比,整个环境卫生也就搞上来了。”
  “环境卫生打理好,按时缴费莫忘了;庭院卫生天天搞,大路每家一起扫;自家鸡猪要关好,不要村里到处跑;垃圾清理要及时,自觉送到收集池。”这是勐勐镇彝家村上平掌村村规民约里的内容。目前,双江各村将村庄规划、黑臭水体治理、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农民建房、房前屋后“三包”、保洁费缴纳、奖惩措施等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规民约551个自然村全覆盖。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引导教育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乡村美颜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