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刊发时间:2020-07-20 A2版  作者:周强

  本报讯 (通讯员 周强) 永德县永康镇朝阳村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抓乡村管理、规划布局、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初具雏形。
  该村党支部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坚果加工企业福云康公司、蔬菜企业天卫农业公司先后落地朝阳,为全村产业兴旺奠定基础。持续做大做强核桃、熟茶、坚果、芒果、烤烟等产业和生猪、肉牛、土鸡、黑山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全村传统产业面积达4825 亩。帮助23户贫困户发展烤烟115亩,实现人均纯收入2300元;帮助15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136头,实现人均纯收入2500元。大力发展澳洲坚果、四季豆、蔬菜、生物药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帮助166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实现人均纯收入3100元;帮助26户贫困户发展晚熟芒果326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成立永德县康阳种植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辖区内的规上企业永德县天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以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1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为出资额,与公司共同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实现村级集体、合作企业及农户共同创收。2019年,全村通过企业帮扶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全村蔬菜种植达3500亩以上,蔬菜收入占比35%,向天卫农业、福云康等企业输送劳力150余人。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全村修复道路1.8公里、新建饮水管道3.3公里、修复古井4个、配套理事会用具2套。
  按照“集中+分散”的原则提升人居环境。采取集中安置、原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政府兜底建房等方式,重点对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同步采取建新房、改危房、拆旧房等方式推进“非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有效保障农户住房安全。截至2019年,全村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非卡户387户),累计投入资金1345.1万元,全村874户农户全部住上安居房。
  “补短+强弱”抓政策落实,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保障人畜饮水,投入215万元,实施和完善人畜饮水工程8 件,受益人口36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2人,实现贫困户通水入户率达100%;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构建高效安全的农村电力供给保障网络,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质量大幅提升,全村13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1960万元,行政村道路全面硬化,修建自然村水泥硬板路8.6公里、入户路7.6公里;以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完成“全面改薄工程”,修建村级活动场所7个,修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一间;以宽带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宽带网络进学校、进村委会、进卫生室。

返回
2025年05月10日  第871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朝阳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刊发时间:2020-07-20 A2版  作者:周强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周强) 永德县永康镇朝阳村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抓乡村管理、规划布局、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初具雏形。
  该村党支部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坚果加工企业福云康公司、蔬菜企业天卫农业公司先后落地朝阳,为全村产业兴旺奠定基础。持续做大做强核桃、熟茶、坚果、芒果、烤烟等产业和生猪、肉牛、土鸡、黑山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全村传统产业面积达4825 亩。帮助23户贫困户发展烤烟115亩,实现人均纯收入2300元;帮助15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136头,实现人均纯收入2500元。大力发展澳洲坚果、四季豆、蔬菜、生物药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帮助166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实现人均纯收入3100元;帮助26户贫困户发展晚熟芒果326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成立永德县康阳种植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辖区内的规上企业永德县天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以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1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为出资额,与公司共同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实现村级集体、合作企业及农户共同创收。2019年,全村通过企业帮扶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全村蔬菜种植达3500亩以上,蔬菜收入占比35%,向天卫农业、福云康等企业输送劳力150余人。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全村修复道路1.8公里、新建饮水管道3.3公里、修复古井4个、配套理事会用具2套。
  按照“集中+分散”的原则提升人居环境。采取集中安置、原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政府兜底建房等方式,重点对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同步采取建新房、改危房、拆旧房等方式推进“非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有效保障农户住房安全。截至2019年,全村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非卡户387户),累计投入资金1345.1万元,全村874户农户全部住上安居房。
  “补短+强弱”抓政策落实,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保障人畜饮水,投入215万元,实施和完善人畜饮水工程8 件,受益人口36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2人,实现贫困户通水入户率达100%;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构建高效安全的农村电力供给保障网络,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质量大幅提升,全村13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1960万元,行政村道路全面硬化,修建自然村水泥硬板路8.6公里、入户路7.6公里;以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完成“全面改薄工程”,修建村级活动场所7个,修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一间;以宽带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宽带网络进学校、进村委会、进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