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掘进难题斗智斗勇

——《走进大临铁路世界罕见“毒气”隧道》系列报道②
刊发时间:2020-07-22 A1版  作者:杨再国 冯永富

  红豆山隧道于2016年5月开工。2017年6月,当一号斜井掘进600多米的时候,隧道内发现硫化氢、二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面对未知的事物,参建人员一度闻气色变,施工陷入困境之中。
  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施工单位多次邀请石油、煤矿等行业专家共同勘查研讨,确定红豆山隧道富有毒气,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占全隧道的70%以上。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等8种有害气体并存,有剧毒和暴突的特性。这在国内铁路建设中尚属首例,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其罕见。最终,经过专家组数10次的评审,历时近6个月,终于形成了一套针对多种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隧道施工难题。
  中铁十局一工区总工程师周扬介绍,为消除一线施工人员的恐惧,项目部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了防护,施工过程中防毒面具成为建设者的标配。同时,采用消石灰爆破技术和喷洒石灰水降毒手段,使作业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快速降至安全范围内。
  “每个班都要带5个小时左右的防毒面罩。里面又热又恶心,不戴又害怕,为了隧洞顺利贯通,还是只能克服这些困难。”记者看着刚刚摘下防毒面罩、汗流满脸的李永久,就知道他们有多辛苦和不容易。在大家的坚持下,红豆山隧道终于顺利贯通。
  采访中,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副总工程师全斐告诉记者,红豆山隧道的施工难点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性,为了克服这些难点,他们在施工中形成了4项施工工法、申请了40项专利,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872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与掘进难题斗智斗勇

——《走进大临铁路世界罕见“毒气”隧道》系列报道②

刊发时间:2020-07-22 A1版  作者:杨再国 冯永富 【字体:大 中 小】

  红豆山隧道于2016年5月开工。2017年6月,当一号斜井掘进600多米的时候,隧道内发现硫化氢、二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面对未知的事物,参建人员一度闻气色变,施工陷入困境之中。
  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施工单位多次邀请石油、煤矿等行业专家共同勘查研讨,确定红豆山隧道富有毒气,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占全隧道的70%以上。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等8种有害气体并存,有剧毒和暴突的特性。这在国内铁路建设中尚属首例,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其罕见。最终,经过专家组数10次的评审,历时近6个月,终于形成了一套针对多种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隧道施工难题。
  中铁十局一工区总工程师周扬介绍,为消除一线施工人员的恐惧,项目部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了防护,施工过程中防毒面具成为建设者的标配。同时,采用消石灰爆破技术和喷洒石灰水降毒手段,使作业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快速降至安全范围内。
  “每个班都要带5个小时左右的防毒面罩。里面又热又恶心,不戴又害怕,为了隧洞顺利贯通,还是只能克服这些困难。”记者看着刚刚摘下防毒面罩、汗流满脸的李永久,就知道他们有多辛苦和不容易。在大家的坚持下,红豆山隧道终于顺利贯通。
  采访中,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副总工程师全斐告诉记者,红豆山隧道的施工难点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性,为了克服这些难点,他们在施工中形成了4项施工工法、申请了40项专利,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