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强化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刊发时间:2020-08-03 A2版  作者:罗新祥

立足县情 持续推进

双江强化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新祥) 脱贫摘帽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始终保持高位推动态势,采取789条措施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和省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对云南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调研反馈意见、审计发现等问题强化整改清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防止返贫和致贫。该县通过给予资金、项目等倾斜,未脱贫户全部于2019年脱贫,对所有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行动态预警监测,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对监测户和边缘户一户一策重点帮扶,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将深度贫困村全部列为沪滇结对帮扶对象,多方争取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发展质量。345名科级干部继续对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双挂制”,2019年以来争取省发改委7300万元的布朗族发展示范项目和省民宗部门第三轮“十百千万”工程700万元的支持,直过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采取提供县内就业岗位、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服务、扶持发展种植养殖业等确保不因疫情造成过大影响。
  抓好“三清”(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工作。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保障政策措施,全县贫困户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人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户户有安全住房和增收产业,家家饮水安全有保障,做到了“户户清”。对2014年以来实施的到村到户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得到5项以上措施的帮扶和项目覆盖,做到了“项项清”。全面审计2014年以来投入的扶贫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做到了“账账清”。
  抓好乡村振兴。以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全县选出70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打造“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村镇联动发展示范村7个、公路沿线示范村12个、产业发展示范村22个、民族进步示范村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同时,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污水整治、不良风气整治、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为重点对全县549个自然村全覆盖进行整治。实现了所有自然村有村庄规划,建成美丽乡村164个、洁净村庄440个、洁净庭院12500户;完成村庄绿化18.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770盏;建成AAA级旅游村2个。该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5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925元,年均增长12.9%。目前,该县产业化基地人均10亩以上,贫困户人均达9亩,每户贫困户都有1至2个增收项目。设立县乡村就业服务站和12个省外就业服务站,731人在生态护林员岗位就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建档立卡户进行了全覆盖;住房建设共拆除重建17125户、加固改造12098户,所有农户均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91.44%,28种疾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4.92%。符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按时得到足额兑现,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100%享受财政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重合率39.25%,9338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了残疾人证,603人享受特困供养、47人享受孤儿救助、6295人得到临时救助、108名精神病人享受免费服药服务。耕地有效灌溉保障率达63.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495个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硬化率90%以上,2.4万户农户实现入户道路硬化。供电可靠率达99.9%,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所有建制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549个、垃圾池1580个、无害化水冲式公厕701座、污水处理设施14个,1.84万户农户有卫生户厕,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实现乡(镇)全覆盖。

返回
2025年07月16日  第873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双江强化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刊发时间:2020-08-03 A2版  作者:罗新祥 【字体:大 中 小】

立足县情 持续推进

双江强化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新祥) 脱贫摘帽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始终保持高位推动态势,采取789条措施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和省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对云南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调研反馈意见、审计发现等问题强化整改清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防止返贫和致贫。该县通过给予资金、项目等倾斜,未脱贫户全部于2019年脱贫,对所有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行动态预警监测,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对监测户和边缘户一户一策重点帮扶,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将深度贫困村全部列为沪滇结对帮扶对象,多方争取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发展质量。345名科级干部继续对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双挂制”,2019年以来争取省发改委7300万元的布朗族发展示范项目和省民宗部门第三轮“十百千万”工程700万元的支持,直过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采取提供县内就业岗位、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服务、扶持发展种植养殖业等确保不因疫情造成过大影响。
  抓好“三清”(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工作。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保障政策措施,全县贫困户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人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户户有安全住房和增收产业,家家饮水安全有保障,做到了“户户清”。对2014年以来实施的到村到户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得到5项以上措施的帮扶和项目覆盖,做到了“项项清”。全面审计2014年以来投入的扶贫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做到了“账账清”。
  抓好乡村振兴。以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全县选出70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打造“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村镇联动发展示范村7个、公路沿线示范村12个、产业发展示范村22个、民族进步示范村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同时,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污水整治、不良风气整治、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为重点对全县549个自然村全覆盖进行整治。实现了所有自然村有村庄规划,建成美丽乡村164个、洁净村庄440个、洁净庭院12500户;完成村庄绿化18.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770盏;建成AAA级旅游村2个。该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5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925元,年均增长12.9%。目前,该县产业化基地人均10亩以上,贫困户人均达9亩,每户贫困户都有1至2个增收项目。设立县乡村就业服务站和12个省外就业服务站,731人在生态护林员岗位就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建档立卡户进行了全覆盖;住房建设共拆除重建17125户、加固改造12098户,所有农户均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91.44%,28种疾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4.92%。符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按时得到足额兑现,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100%享受财政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重合率39.25%,9338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了残疾人证,603人享受特困供养、47人享受孤儿救助、6295人得到临时救助、108名精神病人享受免费服药服务。耕地有效灌溉保障率达63.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495个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硬化率90%以上,2.4万户农户实现入户道路硬化。供电可靠率达99.9%,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所有建制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549个、垃圾池1580个、无害化水冲式公厕701座、污水处理设施14个,1.84万户农户有卫生户厕,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实现乡(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