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 推动临沧教育科学发展

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陈正垠
刊发时间:2020-08-04 A3版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体系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攻坚与内涵优质发展并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齐抓,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教育人才工作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全市教育人才的奋力拼搏和辛勤付出。
  下实功,铸魂育人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我们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传承优良师风,全心全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通过采取“线上线下”并行、“请进来送出去”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不断培养壮大优秀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线上培训”主要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线下培训”是通过“名师工作坊”“名校长工作坊”实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前,全市在岗特级教师24名,成长为云南高层次人才支持培养计划“教学名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66名、市级骨干教师69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1名,省级“名师”9名、市级“名师”76名。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2019年选派151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骨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按照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负责人座谈会议要求,全市职业教育机构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改革,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训)体系建设等入手,发挥实训基地作用,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为临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加强区域人才合作交流培养,选派15名优秀教师到缅甸、泰国支教交流,156名教师参加“三区”人才交流,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出实招,汇聚英才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普遍性难题,我们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对接用活对口帮扶资源,创新推行协议聘请、对口支持等柔性引才模式,大力引进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退休名师援建帮扶县(区)一中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目前,已从中东部发达地区共聘请引进80名退休教育人才。引进教师有力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全方位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引进退休名师开展援建帮扶工作,符合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部署要求,是欠发达地区破解人才引进困局、拓展引才用才路子的有效方式。2018年普通高考总上线率达99.98%,开创了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市总上线率的新高度;2019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线考生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创造了“临沧精彩”;2020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线全面开花,一本上线考生从2019年的2075人增加到2323人,增幅达12%,高考成绩持续提升稳居全省前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紧紧抓住帮扶援建单位多为国内知名高校的优势,以“请进来”的方式,承接开展知名高校研究生支教服务临沧、“专家大讲坛”等人才培养帮带活动,为临沧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同时,每年通过组织举办“人才招引进校园”“空中双选会”等紧缺急需人才招引活动,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仅2020年就专项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1372名,招聘急需紧缺人才201名,开创历史新高,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学科全域覆盖。
  谋实效,深化改革绽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机制障碍。2019年,我市出台了《临沧市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十项措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党员干部驻校蹲点制度,构建市、县(区)、乡(镇)、学区(中心校)四级责任链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驻校蹲点工作重要内容,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督导指导,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32名教师取得正高级任职资格,实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段均有正高级教师的全域人才发展目标。深化教体融合机制,加强体育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先后向上级运动队伍输送运动员305名,涌现出世界竞走冠军王应柳、世界射击季军孙婷、世界跳水冠军李平安等13名国家级运动员。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依托市一中等市级学校先进教育管理模式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市级名师服务基层、带培基层教师队伍常态机制,选派多名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到临翔、双江、耿马等县(区)一中担任校长,辐射和带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发展,基层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健全基层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乡村教师每月可享受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覆盖全市1139所乡村学校的16128名乡村教师。对长期在乡村从教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共有81名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获得省级每人10万元奖励。2019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遴选表彰2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5万元奖励,形成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稳定了乡村学校教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873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 推动临沧教育科学发展

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陈正垠

刊发时间:2020-08-04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体系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攻坚与内涵优质发展并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齐抓,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教育人才工作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全市教育人才的奋力拼搏和辛勤付出。
  下实功,铸魂育人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我们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传承优良师风,全心全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通过采取“线上线下”并行、“请进来送出去”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不断培养壮大优秀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线上培训”主要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线下培训”是通过“名师工作坊”“名校长工作坊”实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前,全市在岗特级教师24名,成长为云南高层次人才支持培养计划“教学名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66名、市级骨干教师69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1名,省级“名师”9名、市级“名师”76名。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2019年选派151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骨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按照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负责人座谈会议要求,全市职业教育机构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改革,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训)体系建设等入手,发挥实训基地作用,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为临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加强区域人才合作交流培养,选派15名优秀教师到缅甸、泰国支教交流,156名教师参加“三区”人才交流,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出实招,汇聚英才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普遍性难题,我们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对接用活对口帮扶资源,创新推行协议聘请、对口支持等柔性引才模式,大力引进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退休名师援建帮扶县(区)一中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目前,已从中东部发达地区共聘请引进80名退休教育人才。引进教师有力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全方位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引进退休名师开展援建帮扶工作,符合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部署要求,是欠发达地区破解人才引进困局、拓展引才用才路子的有效方式。2018年普通高考总上线率达99.98%,开创了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市总上线率的新高度;2019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线考生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创造了“临沧精彩”;2020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线全面开花,一本上线考生从2019年的2075人增加到2323人,增幅达12%,高考成绩持续提升稳居全省前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紧紧抓住帮扶援建单位多为国内知名高校的优势,以“请进来”的方式,承接开展知名高校研究生支教服务临沧、“专家大讲坛”等人才培养帮带活动,为临沧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同时,每年通过组织举办“人才招引进校园”“空中双选会”等紧缺急需人才招引活动,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仅2020年就专项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1372名,招聘急需紧缺人才201名,开创历史新高,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学科全域覆盖。
  谋实效,深化改革绽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机制障碍。2019年,我市出台了《临沧市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十项措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党员干部驻校蹲点制度,构建市、县(区)、乡(镇)、学区(中心校)四级责任链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驻校蹲点工作重要内容,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督导指导,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32名教师取得正高级任职资格,实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段均有正高级教师的全域人才发展目标。深化教体融合机制,加强体育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先后向上级运动队伍输送运动员305名,涌现出世界竞走冠军王应柳、世界射击季军孙婷、世界跳水冠军李平安等13名国家级运动员。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依托市一中等市级学校先进教育管理模式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市级名师服务基层、带培基层教师队伍常态机制,选派多名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到临翔、双江、耿马等县(区)一中担任校长,辐射和带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发展,基层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健全基层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乡村教师每月可享受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覆盖全市1139所乡村学校的16128名乡村教师。对长期在乡村从教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共有81名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获得省级每人10万元奖励。2019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遴选表彰2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5万元奖励,形成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稳定了乡村学校教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