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力推动凤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是对云南区位和省情的再把脉,是对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战略定位的再部署,是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再动员,是对践行初心使命的再要求。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严丝合缝符合云南、临沧、凤庆实际,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坚定了必胜信心,为推动凤庆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凤庆篇章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对标对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对县情再审视、思路再梳理、举措再谋划,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凤庆资源、区位、产业、人文等优势进一步彰显出来,把发展的滞后性转化成为后发性优势,全力推动凤庆高质量跨越发展,确保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凤庆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凤庆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核心是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驱动。我们将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一)着力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吸引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入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巩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二)着力抓好创新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金钥匙”的重要论述,我们将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一个指导思想、突出三个特点、抓好两个引擎、推进“五大行动”,突出改革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跨越发展新思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三)着力抓好数字凤庆建设。继续推进“互联网+”“数字凤庆”建设,围绕“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实施“刷脸就行”工程,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构建数字经济新引擎。
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全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发展载体和依托,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我们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发展新产业、催生新业态,让我们的产业更强、城市更美、发展更优。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的理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抓手,以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为方向,启动实施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聚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加快建设工业产业体系。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大型实体加工企业引企入园力度。巩固提升电力、制糖、精制茶等传统骨干产业,积极培育优势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的重点产业。
(二)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以“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行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巩固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成果,努力闯出一条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文化特色、凤庆特点、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充分运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做实城镇山体、水系规划,优化城市风貌设计,完善城乡统筹、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覆盖城乡规划体系。着力补齐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海绵城市”,扎实抓好片区综合开发、县城过境河流综合整治、雨污水管网、路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综合公园、特色小镇建设,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树牢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理念,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治、共治、法治、慧治。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要求,完善以加工为核心的“基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闭环扩充,提升“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组织化程度,巩固核桃、茶叶、烤烟、蔗糖、坚果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金融、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生产体系。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面貌
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三张牌”,努力把凤庆建成最美丽的地方。
(一)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凤庆。严守“三线一单”,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六长制”,突出环境治理,抓实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保护,认真抓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作,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
(二)全力打造“三张牌”。我们将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深化“三张牌”内涵,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绿色能源开发,推广绿色能源汽车,做大绿色能源总量。建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和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凤庆段项目,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争在打造“绿色能源牌”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坚定不移走“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加快“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创建,强化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力争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上取得新突破。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
四、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将主动融入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临沧对缅开放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抓好医药卫生、财税金融、国有资产监管、商事等经济体制改革。
(二)全力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扩大开放增强外源动力,加快培育开放型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坚持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强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引企引资引智。
五、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新成果
总书记强调,要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984户72523人,年内脱贫808户2567人,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凤庆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脱贫攻坚典型县。要巩固高质量脱贫成果,凤庆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彻底整改各类考核督查指出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迎接脱贫攻坚普查,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完善防控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各项措施,不断巩固防控战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三)加强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统筹抓好重点群众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注重农村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实施全民健康提升工程,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消费。
(四)创新社会治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平安凤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治乱专项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对我们工作的殷切希望,我们必须要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