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发力扶贫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

刊发时间:2020-08-08 A1版  作者:杨红梅

  本报讯   (通讯员   杨红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扶贫与扶志并重,做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就摆在哪里,不断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凝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特色宣讲感染群众。扎实开展民语译播进媒体、民声宣讲进百村、民族歌舞进千寨、民族干部进万家、民族理论进基层、民情恳谈进心窝“六进”活动,按照分级负责、层层宣讲全覆盖原则,组织县委宣讲团、火塘民语宣讲小分队、广大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挂包帮扶责任人和“双语”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政策措施宣讲活动,在县、乡(镇)、村组织各类宣讲900余场、受众40000余人次。
  感恩教育激发群众。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脱贫攻坚。累计开展宣传教育1115场次5.4万人次。建成村级感恩教育基地76个,教育引导群众饮水思源、自立自强。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参观240余次,受教育4.6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改变群众。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党组织的作用,围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在农村深入开展“摒弃名目繁多办客陋习,树立新型人情观;摒弃婚礼陋习,树立新型婚俗观;摒弃丧事陋习,树立新型丧葬观;摒弃赌毒陋习,树立新型生活观”为主要内容的“五摒五立”行动,形成党员示范、乡贤带动共促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意识明显增强,发展致富的能力得到提升,文明乡风进一步形成。
  文明创建提升群众。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探索以乡(镇)、行政村为创建主体的文明村镇,扩大创建范围、提升创建水平。累计创建省、市、县级文明村镇24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行业示范村11个,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7个,累计创建“十星级文明户”4595户。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睦之家、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典型示范引领群众。围绕“四个一批”,发现、总结、推广一批脱贫攻坚一线涌现的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各类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脱贫攻坚战中“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舆论氛围,凝聚正能量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挖掘上报先进典型420例。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第873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双江:发力扶贫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

刊发时间:2020-08-08 A1版  作者:杨红梅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杨红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扶贫与扶志并重,做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就摆在哪里,不断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凝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特色宣讲感染群众。扎实开展民语译播进媒体、民声宣讲进百村、民族歌舞进千寨、民族干部进万家、民族理论进基层、民情恳谈进心窝“六进”活动,按照分级负责、层层宣讲全覆盖原则,组织县委宣讲团、火塘民语宣讲小分队、广大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挂包帮扶责任人和“双语”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政策措施宣讲活动,在县、乡(镇)、村组织各类宣讲900余场、受众40000余人次。
  感恩教育激发群众。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脱贫攻坚。累计开展宣传教育1115场次5.4万人次。建成村级感恩教育基地76个,教育引导群众饮水思源、自立自强。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参观240余次,受教育4.6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改变群众。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党组织的作用,围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在农村深入开展“摒弃名目繁多办客陋习,树立新型人情观;摒弃婚礼陋习,树立新型婚俗观;摒弃丧事陋习,树立新型丧葬观;摒弃赌毒陋习,树立新型生活观”为主要内容的“五摒五立”行动,形成党员示范、乡贤带动共促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意识明显增强,发展致富的能力得到提升,文明乡风进一步形成。
  文明创建提升群众。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探索以乡(镇)、行政村为创建主体的文明村镇,扩大创建范围、提升创建水平。累计创建省、市、县级文明村镇24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行业示范村11个,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7个,累计创建“十星级文明户”4595户。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睦之家、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典型示范引领群众。围绕“四个一批”,发现、总结、推广一批脱贫攻坚一线涌现的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各类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脱贫攻坚战中“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舆论氛围,凝聚正能量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挖掘上报先进典型4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