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和:让家家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两口子以种豆子和搞运输为主,去年收入五六万元,两个女儿上班的收入没算在一起。现在村里人看到我家种植收成好,都不把地租给别人,自己种每亩有2万多元的收入……”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大寨村三组“党员示范户”张红玉说。张红玉没入党之前就搞种植和运输,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把地租出去,每亩地只有千把块的收入。看到张红玉家种植发了财,村民也想跟着一起种,张红玉细心地教群众,和大家一起致富。看到他为人正直,热心服务群众,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和把他作为发展对象重点培养,张红玉后来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近年来,大寨村党总支将55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1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5名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在张正和的带领下,该村9个支部已全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3万元,大寨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省级、市级、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张正和也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无论是解决纠纷问题,还是发展产业,张正和一直率先垂范。
为了让群众能够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有一个好的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上任伊始,张正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家家都过上好日子。
张正和带领支部班子深入分析研究大寨村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坝区种植橡胶、瓜果蔬菜,山区种植茶叶、核桃和发展养殖业。
刚开始推广“咖啡+澳洲坚果”套种模式时,很多村民一直存有观望心理,不愿参与进来,工作推动较为缓慢。张正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带头种了100亩坚果苗。他同时发动村两委、组干部和亲戚朋友行动起来,然后再逐一上门动员村民种植。2019年他家仅坚果收入就达9万余元。看到坚果带来丰厚的收入,村里种植坚果的群众多了起来,目前,全村共推广“咖啡+澳洲坚果” 1.1万亩。
就这样,在张正和的带领下,2019年大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3元。村里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改造提升基本农田1000多亩,发动群众建成了“大寨万亩生态农业园区”,完成了17个小组45公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568户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使该村成为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要不是张叔叔反反复复来做工作,我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可能就在家种地一辈子了。”临翔区公安分局的干警小普说。小普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也对张正和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小普11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靠着种田抚养他和年幼的妹妹,家里十分困难,小普几度萌生辍学打工的念头。张正和得知情况后,多次上他家做思想工作,告诉小普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再大的困难村里会帮助协调解决。在张正和的鼓励下,小普考上了大学,他怀揣着村里的资助金和张正和帮他申请的临时救助金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求学路。
“一个地方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张正和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寨村所有考出去的每一名大学生,村里都会给1000元的资助,考上中专、高中的学生视家庭情况给予部分资助。自2007年以来,大寨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17.2万元资金,共资助172名贫困大学生。有一次,在得知学校修建围墙及铺筑校园道路遇到资金困难后,张正和积极协调筹措资金4.8万元,帮助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