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村:生态宜居产业兴 望山见水忆乡愁
骤雨初歇,凤庆县大寺乡马庄村黄家自然村的村民活动广场上传出了阵阵音乐声,围圈欢聚的文艺宣传队队员们正和着节拍跃然起舞,广场周围第次盛开的杜鹃、兰花、海棠,将大伙儿脸上的笑容映衬得更加灿烂。
马庄村,最早出现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文中高枧槽即今马庄村所辖村寨。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地处山区的马庄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大变样,在新的时代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如今我们村在林中,家在景中,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不少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正在村里散步休憩的张顺河高兴地说。
今年56岁的张顺河是道班岭岗安置点的移民搬迁户,自2014年迁入马庄村以来,他把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水果种植和生猪养殖上。短短几年的时间,近50亩橘子、香蕉和50余头生猪的种养殖规模,为张顺河一家四口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过去我们搞产业是人背马驮,现在有了摩托车和小货车,随着果园投产面积的逐渐扩大,相信我们未来的日子还会更好。”张正和说,感谢移民搬迁政策,不仅解决了自己一家的安居问题,各项产业也帮助自家搞得红红火火,如今全家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
结合当地实际,马庄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海拔划定产业带,逐步形成了泡核桃、烤烟、茶叶、魔芋以及养殖等多样化产业分布。2016年初,当地还成立了群生会龙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展开茶叶、核桃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热带水果、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2019年,曾经全乡贫困人数最多的马庄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马庄村各项产业红火发展的背后,是高达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去年以来,当地还结合实际需求引导群众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小禽园“五小园”,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真是一年一个变化,环境、设施从差到好,从好到美,我们老百姓离小康生活真是越来越近了。”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正在家门口打理自家小花园的马庄村黄家组村民杨文正直言想都没想过,他表示,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设“五小园”后,粪便、垃圾不见了,不管是村里还是家里都是满眼新绿,生机盎然。
“以前老百姓觉得产业布局和乡村治理都是村干部的事,如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把精力都放在了发展上,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崭新面貌得以展现。”马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强高兴地说,下一步,马庄村还将进一步挖掘徐霞客行经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背靠小湾库区百里长湖的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靠近县城的优势,连点成线打造独具马庄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唤醒八方游客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