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党支部打造六种“党建+N”新模式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党支部打造六种“党建+N”新模式
近年来,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党支部打造“党建+学习”模式、“党建+文化”模式、“党建+制度”模式、“党建+廉政”模式、“党建+服务”模式、“党建+主业”六种“党建+N”新模式,全站设班子成员5名, 有正式党员19名和1名预备党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促整体工作上台阶。
“党建+学习”模式
充分发挥“牵头羊、领头雁、带头人”作用,以“学习强国”为平台,以“三会一课”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牢牢牵住质量建党这个牛鼻子。坚持每天学习1小时、每月阅读1本书、每季度开展1次读书班、每年开展1次心得交流的“四个学习”机制,采取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典型对照学、创新方式的“四种方式”,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利用“挤海绵法”找时间,在学习中“充电”、在精神上“补钙、在实践中“增能”、在行动上“加压”、在工作上“加油”。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党支部“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节奏”,在“比”上找差距,在“学”上下功夫,在“赶”上添措施,在“超”上见成效,最终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打造一支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成效好、工作机制好、党建文化好、工作业绩好的“六好党支部”。
“党建+文化”模式
强化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大力弘扬“书香文化、敬业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积极倡导“平安是福、和谐是福、健康是福、自由是福”。用直观载体感染党员干部,用历史文化熏陶党员干部,用时代文化沁养党员干部,将文化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力助推“党建文化、廉政文化、道德文化、公益文化”四个建设。现已建成院内标语激情奋进,楼道宣传图文并茂,活动阵地设施齐全的“一院一廊一室”党建文化综合体。
“党建+制度”模式
围绕书记统筹抓、副书记直接抓、支委主动抓、党小组配合抓的“四位一体”责任体系,明确了“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直接任务和考核办法。切实抓牢“责任制”、绷紧“严实弦”、织密“制度网”、明确“路线图”。制定《组织生活制度》《目标责任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19项党建工作制度,充分运用好“自我画像”和“相互画像”的方法,将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通过建立“四个清单”来解决“四个问题”,即:建立“责任清单”,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建立“提醒清单”,解决“怎么抓”的问题;建立“任务清单”,解决“抓什么” 的问题;建立“整改清单”,解决“抓到位”问题。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要我抓”为“我要抓”。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明白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究竟为什么要工作?怎样珍惜当前工作?怎样才能出色地工作?
“党建+廉政”模式
坚持党建抓廉政,抓好廉政促党建,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党员形象“树”起来、把党员作用凸”出来。围绕健全一套内控制度,签定一份责任书、理清一张任务清单、进行一次效果评估的“四个原则”,按照一月一部署、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提醒的“四种方式”。通过自己找、群众提、组织点、会议评的办法,把问题“晒”出来,把问题“测”出来,对党员干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向进行廉政谈话,从而筑牢思想防线、纪律防线、权力防线、社交防线“四道防线”。
“党建+服务”模式
积极营造“学先进、比先进、做贡献、当表率”四种氛围。始终坚持做到每月开展1次创卫清洁日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社区群众服务,每季度开展1次产业扶贫科技服务,每年开展1次困难党员关爱慰问活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三区”科技等活动,投入资金44.68万元,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玉米、马铃薯、魔芋种子19422千克,发展冬马铃薯157亩、玉米高产创建2316亩、林下魔芋113亩、米荞670亩。
“党建+主业”模式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来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及“育-繁-推-服”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共承担国家、省级玉米、水稻、大豆等新品种试验示范112组1441个品种,联合试验150组1832个品种,引进筛选出以“五谷1790”“西抗18”“红单6号”等适宜在临沧推广种植的广适、多抗、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