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抓实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客观公正 严肃规范
我市抓实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本报讯 (通讯员 蔡高武 王新文) 我市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规审计、规范操作、接受监督”的原则,对2016年至2020年任期的村(社区)干部全面开展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真实反映村(社区)干部在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为客观评价村(社区)干部工作业绩提供依据,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人员到位,强化纪律要求。市、县两级及时成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工作方案;8县(区)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下,由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具体实施,从有关部门抽调386人政治素质过硬、熟悉会计、审计业务人员组成审计工作小组,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全市889个村、54个社区、11134个村民小组、1047个居民小组全面启动审计工作,按照工作计划将于10月底完成。同时,成立由纪委监委、组织、民政、司法、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指导组和纪律监督组,对审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做到廉洁奉公,严肃工作纪律,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借机刁难,不故意泄漏审计事项。
培训到位,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通知》要求,对参与审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做到熟练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及《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文书格式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和知识,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及文书格式,规范操作程序。目前,全市共举办培训44期,培训人员达2124人。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对象、范围、内容和程序,提升广大党员群众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性。
责任到位,探索长效机制。重点围绕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集体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债权债务管理情况、重大投资及投资效益情况、民主监督管理情况、其他审计内容等九个方面开展审计。在审计中查出的违反财经法纪、乱收乱支、铺张浪费的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社区)干部违法违纪的,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纪委监委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同时,结合审计情况,指导和帮助财务管理混乱村,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培训财会人员上岗,使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