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优做强凤庆县核桃产业的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二〇三五年要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县一业”“一园一主导”总体布局中将凤庆确定为“发展核桃产业”,要求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优做强凤庆县核桃产业进行深入思考研究。
提高站位思产业。要按照“农业产业+精深加工+旅游+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核桃龙头企业为主线,以生物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绿色家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强做大做优核桃产业。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要求,用“工业的眼光、商业的思维、市场的导向”来谋划核桃产业。
讲好故事兴产业。最近在《人民网》上读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说:“云南省临沧市在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第二届临沧坚果文化节上,向社会发布了一则临沧核桃营养成分的检测结果:临沧核桃血清素含量显著,以食用30克计算,含量达7.2毫克,高出美国加州核桃4.3毫克,高出新疆核桃1.7毫克。”类似的好消息就凤庆核桃产业而言,还有很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核桃种植“六个一”工程就得到了省市林业部门的认可推广。2004年12月,凤庆县就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171.8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2%,农民人均占有4亩。因此,我们要重视核桃、关注核桃、宣传核桃、讲好核桃故事,让外界了解凤庆核桃,认识凤庆核桃,青睐凤庆核桃。
精深加工稳产业。《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对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围绕核桃产品市场需求,倒逼加工环节、原料供给、基地建设和质量提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力促核桃基地变车间、核桃原料变产品、核桃产品变商品,提升核桃产业综合效益。
林下开发优产业。着力提高林下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抓好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突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个重点,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开展好“六个先锋”行动。积极探索“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核桃户”等林下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作”“服务协作”“土地流转”“入企务工”等联结方式,建立起“支部共建、基地联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林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林下魔芋、林下水果、林下中草药、林下蔬菜、林下咖啡、林下养殖等生态核桃产业,促进资源利用与高效立体发展相结合,形成以核桃为主,多种经营生态发展的格局,促进凤庆核桃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健康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强产业。依托凤庆山川秀美、资源丰沃,人文荟萃、风情独具,民俗多样、文化蕴厚等独特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核桃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核桃文化旅游良好局面。一是打造旅游景点。打造诗礼乡古墨村以“古磨房群”为特色的核桃产业旅游景点,打造雪山镇千年古玉兰与百年古核桃树为特色的旅游景点,打造新华乡苗族文化与古核桃树相结合的旅游景点,打造郭大寨乡俐侎文化与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景点,打造鲁史古镇文化与核桃产业相融合的旅游景点。二是打造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核桃食品,传承开发核桃工艺品,创新研发核桃美食。三是建设体现核桃元素的民宿,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通过鲜活的核桃元素,记住凤庆的核桃,记住景点的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