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来村文明新风扑面来

刊发时间:2020-12-15 A1版  作者:李江玮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江玮)   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勐来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文化墙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房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巨大变化无不展现出新时代下的文明新风。
  勐来村共有299户1141人,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傣族、汉族杂居的行政村。近年来,该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让文明新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文明上的小康。”村两委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把佤族文化、傣族文化的弘扬传承融为一体,依托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等各类平台,组织村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素质、加强环境整治及社会治理,促进村寨绿化美化和社会和谐稳定。点线面结合,在村寨路口、村内道路、活动广场、农户庭院等进行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并依托村史室建设,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学生、群众到村史室听故事、看变化、受教育,进一步坚定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全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其他群众自治性组织为补充的治理格局,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加大农村普法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以“佤山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全村上下形成了民族歌舞乐融通、民族风俗相互尊重包容、生产生活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采取“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种植养殖合作社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垂钓、特色美食为主的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去年,全村形成了以水稻、茶叶、竹子、特色水产养殖、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57.2万元,人均纯收入10142.2元。今年,通过文明创建,培育文明新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886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勐来村文明新风扑面来

刊发时间:2020-12-15 A1版  作者:李江玮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江玮)   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勐来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文化墙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房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巨大变化无不展现出新时代下的文明新风。
  勐来村共有299户1141人,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傣族、汉族杂居的行政村。近年来,该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让文明新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文明上的小康。”村两委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把佤族文化、傣族文化的弘扬传承融为一体,依托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等各类平台,组织村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素质、加强环境整治及社会治理,促进村寨绿化美化和社会和谐稳定。点线面结合,在村寨路口、村内道路、活动广场、农户庭院等进行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并依托村史室建设,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学生、群众到村史室听故事、看变化、受教育,进一步坚定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全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其他群众自治性组织为补充的治理格局,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加大农村普法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以“佤山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全村上下形成了民族歌舞乐融通、民族风俗相互尊重包容、生产生活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采取“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种植养殖合作社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垂钓、特色美食为主的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去年,全村形成了以水稻、茶叶、竹子、特色水产养殖、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57.2万元,人均纯收入10142.2元。今年,通过文明创建,培育文明新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