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写美丽宜居凤城新画卷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1-01-04 A3版  作者:杨喜庆

  迈步城镇化新征程,凤庆县党群合力抓落实,加快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建设品质,书写美丽宜居城市新画卷,助推全县跨越发展,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找准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目标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目标和“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的总要求,秉承“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原则,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202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提品质行动,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市政道路、“两污”、公厕及供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强力推进房地产业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着力打造城市精品主题街区,加快城市海绵化建设和绿化品质提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持续巩固“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县城”创建成果。
  补足短板,提升美丽宜居城市综合品质。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方面:县城东环路(一期)南段已开工建设,西环路二期(绿茗路至书院路段)正线毛路已基本成型,启动实施老教育局至迎春河断头路建设,迎春河滨河路、稻香路、庆甸路等部分断头路拆迁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近期已完成老凤小路小菜园段、东城社区至小黄河等路段市政道路修复8600平方米,完成投资375万元。停车设施方面:建成老县委、老法院停车场2个,启动实施城市多功能停车场(智慧停车场)3个,累计完成投资4910万元,目前,中医院及老商业局多功能停车场正在实施钢结构安装,老运输公司商贸城智慧停车场正进行基础施工。便民设施方面:城市道路交通标识牌、指路牌、洗手台等便民和休闲设施正加快推进,已试点建成道路标识牌1块,建成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学校、医疗机构、旅游景区洗手设施199座,建成滇红小镇游客栈道1.8公里。
  着力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实施2019年庆甸片区和一完小周边片区棚户区剩余210户改造,目前已完工184户,完成改造面积2.4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42亿元。启动实施凤庆县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26个小区1013户9.1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319万元。建设智能充电桩54套,公示栏26块,改建公厕11座,活动场所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2杆、安防监控设施92套、小区智能车牌识别门禁系统11套。完成小区处道路路面修复1.89万平方米,改建污水管网8.7公里、雨水管网6.2公里,建设透水人行道4620平方米,完成空中线路入地规范3.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万7880万元。
  着力增强城镇供排水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两水”整治方面:加快城市供水和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建设,突出解决供水和雨水问题短板,启动实施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已完成第三水厂厂区拆迁、清表及场平工作,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20万元。排水防涝工程已于11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接触消毒池、回水池池底砼浇筑,正在进行池壁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完成加氯加药间地梁、桩帽砼浇筑和地下基础砌筑,完成投资1010万元。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正进行污水主干管铺设和厂房建设,已完成老城区污水管网18.2公里,铺设主干管2.6公里,完成厂区挡土墙4300立方米,综合楼、配电房、鼓风机房、仓库维修车间、食堂、脱水机房主体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200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乡村污水治理方面:推广使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生物膜、氧化塘、表流湿地、资源化利用等处理工艺,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56.42公里,污水处理设施56套,日处理规模达2670吨。目前,全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自然村污水治理39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以上。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凤庆县垃圾收转运设施项目8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已全面开工,已完成投资780万元,其中郭大寨、勐佑、三岔河、小湾4个乡镇已完成主体施工,大寺、营盘、腰街等3个乡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雪山镇已完成项目选址变更,正进行三通一平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已于11月初开工,已完成场平及项目部建设,完成投资130万元;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要素保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公厕建设方面:2020年已建成城市公厕7座,在建3座,下步,计划启动实施城市智慧公厕改造25座。
  着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在人行道、健康休闲步道、公园绿地、公共绿化、老旧小区改造等市政工程中,融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绿化式停车场(位)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吸纳能力,助推全县海绵城市建设。年内,累计完成透水路面、人行道透铺装15800平方米,建成下沉式绿地16200平方米,绿化式停车场(位)7280平方米,建成滇红公园三期、崇祯寺茶花公园、朱家坡二期公园、弥勒寺公园等4个,在建滇红公园四期、龙秋湖公园等城市公园3个,提升改造滇红公园一、二期,砚池公园、凤山公园等城市公园7个,建成“海绵小区”试点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覆盖范围达0.6平方公里。已建成地税小区、建设局小区、兽医站小区等海绵小区14个,建成工会、林草局等海绵单位4个,建成安石村、三水村、大兴村等海绵村庄5个。迎春河综合整治方面:突出以水为切入点的项目梳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已编制完成县城迎春河水系景观规划(“十八河”规划),完成县城鼓山河老云保路至迎春河段综合治理,修复迎春河钢坝3座,在建钢坝4座,完成迎春河生态廊道及景观绿化工程3.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迎春河管理范围划定47.65公里,开展河流河道“清四乱”工作,完成迎春河及其19条支流河道清“清河行动”,投入人员4000人次,机械70台次,清理垃圾130余吨,投入资金35万元。开展迎春河上游及砚池上游清淤工作,清理泥沙4万多方。下步,将结合县城城郊接合部21个村庄综合整治和凤庆县城功能提升迎春河县城段综合整治工程,持续加大河道污染治理。精品主题街区方面:突出打造文庙街区及滇红古镇茶马古文化街2个主题街区,配套建设仿古商业建筑群、雕塑、水体、绿化景观、文化小品景观、停车场、公厕、古城牌坊,提升外立面风貌,规范业态植入,进一步彰显城市品味,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3.96亿元。滇红路、顺风商业步行街、顺宁路3条精品街区打造已部分启动实施,完成顺宁路沿街正立面建筑物风貌提升、广告规范等改造建设。
  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编制完成智慧滇红大道、数字凤庆、智慧公园、智慧集贸市等建设方案,建设完成顺宁路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启动实施凤庆县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目前正进行监控调度室装潢工作。启动智慧小区建设10个、智慧公厕建设25座,县城智慧停车场、违停抓拍、智能充电桩、智慧红绿灯、雪亮工程、应急情报合成指挥中心、凤庆县融媒体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建立“12319”城管热线与其他城市服务热线联通机制,制定出台《凤庆县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壮大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队伍,加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今后努力工作方向。创新投入机制解决资金难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美丽县城、乡村振兴等政策资源,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申报和利用地方政府债券,争取专项补助、政策性贷款等支持,切实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政企、政银合作,积极开发拓展金融产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凤庆县城为核心,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以洛党、勐佑、鲁史为节点的城镇群体系结构,加快重点乡镇集镇建设,做强凤庆中心城区,做特县城,做美乡镇,强化城镇的聚焦功能和复审功能,让城镇退掉“土”气,增强小镇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发挥城市设计在完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运营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深入分析“十三山、十八河、二十四桥”的特征、优势,合理谋划城镇面山、绿化、河湖水系与城镇开发布局,加强迎春河及其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做活“水文章”,全面提升和塑造城市、乡镇、村庄的品质和灵气。
  推进乡村布局规划全覆盖。衔接落实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城镇化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域层面乡村布局,科学确定全县乡村空间体系、布点规模,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引导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产业发展集聚区集中,科学合理推进乡村布局规划全覆盖。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调控作用,一张蓝图干到底。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从市民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布局合理的开放空间,满足市民的多样化要求,建立健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城管协同共治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
  强化重点项目谋划。围绕当前政策导向抓谋划,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市决策部署,主动对接上级行业部门项目规划,谋划一批可以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项目,重点谋划交通、水利、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环保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谋划质量,不断提高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操作性。围绕“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重大项目谋划,重点补齐水、电、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短板,补齐生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短板,争取更多助推城镇化进程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大盘子。

返回
2025年07月01日  第888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关于书写美丽宜居凤城新画卷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1-01-04 A3版  作者:杨喜庆 【字体:大 中 小】

  迈步城镇化新征程,凤庆县党群合力抓落实,加快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建设品质,书写美丽宜居城市新画卷,助推全县跨越发展,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找准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目标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目标和“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的总要求,秉承“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原则,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202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提品质行动,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市政道路、“两污”、公厕及供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强力推进房地产业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着力打造城市精品主题街区,加快城市海绵化建设和绿化品质提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持续巩固“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县城”创建成果。
  补足短板,提升美丽宜居城市综合品质。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方面:县城东环路(一期)南段已开工建设,西环路二期(绿茗路至书院路段)正线毛路已基本成型,启动实施老教育局至迎春河断头路建设,迎春河滨河路、稻香路、庆甸路等部分断头路拆迁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近期已完成老凤小路小菜园段、东城社区至小黄河等路段市政道路修复8600平方米,完成投资375万元。停车设施方面:建成老县委、老法院停车场2个,启动实施城市多功能停车场(智慧停车场)3个,累计完成投资4910万元,目前,中医院及老商业局多功能停车场正在实施钢结构安装,老运输公司商贸城智慧停车场正进行基础施工。便民设施方面:城市道路交通标识牌、指路牌、洗手台等便民和休闲设施正加快推进,已试点建成道路标识牌1块,建成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学校、医疗机构、旅游景区洗手设施199座,建成滇红小镇游客栈道1.8公里。
  着力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实施2019年庆甸片区和一完小周边片区棚户区剩余210户改造,目前已完工184户,完成改造面积2.4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42亿元。启动实施凤庆县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26个小区1013户9.1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319万元。建设智能充电桩54套,公示栏26块,改建公厕11座,活动场所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2杆、安防监控设施92套、小区智能车牌识别门禁系统11套。完成小区处道路路面修复1.89万平方米,改建污水管网8.7公里、雨水管网6.2公里,建设透水人行道4620平方米,完成空中线路入地规范3.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万7880万元。
  着力增强城镇供排水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两水”整治方面:加快城市供水和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建设,突出解决供水和雨水问题短板,启动实施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已完成第三水厂厂区拆迁、清表及场平工作,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20万元。排水防涝工程已于11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接触消毒池、回水池池底砼浇筑,正在进行池壁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完成加氯加药间地梁、桩帽砼浇筑和地下基础砌筑,完成投资1010万元。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正进行污水主干管铺设和厂房建设,已完成老城区污水管网18.2公里,铺设主干管2.6公里,完成厂区挡土墙4300立方米,综合楼、配电房、鼓风机房、仓库维修车间、食堂、脱水机房主体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200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乡村污水治理方面:推广使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生物膜、氧化塘、表流湿地、资源化利用等处理工艺,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56.42公里,污水处理设施56套,日处理规模达2670吨。目前,全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自然村污水治理39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以上。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凤庆县垃圾收转运设施项目8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已全面开工,已完成投资780万元,其中郭大寨、勐佑、三岔河、小湾4个乡镇已完成主体施工,大寺、营盘、腰街等3个乡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雪山镇已完成项目选址变更,正进行三通一平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已于11月初开工,已完成场平及项目部建设,完成投资130万元;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要素保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公厕建设方面:2020年已建成城市公厕7座,在建3座,下步,计划启动实施城市智慧公厕改造25座。
  着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在人行道、健康休闲步道、公园绿地、公共绿化、老旧小区改造等市政工程中,融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绿化式停车场(位)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吸纳能力,助推全县海绵城市建设。年内,累计完成透水路面、人行道透铺装15800平方米,建成下沉式绿地16200平方米,绿化式停车场(位)7280平方米,建成滇红公园三期、崇祯寺茶花公园、朱家坡二期公园、弥勒寺公园等4个,在建滇红公园四期、龙秋湖公园等城市公园3个,提升改造滇红公园一、二期,砚池公园、凤山公园等城市公园7个,建成“海绵小区”试点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覆盖范围达0.6平方公里。已建成地税小区、建设局小区、兽医站小区等海绵小区14个,建成工会、林草局等海绵单位4个,建成安石村、三水村、大兴村等海绵村庄5个。迎春河综合整治方面:突出以水为切入点的项目梳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已编制完成县城迎春河水系景观规划(“十八河”规划),完成县城鼓山河老云保路至迎春河段综合治理,修复迎春河钢坝3座,在建钢坝4座,完成迎春河生态廊道及景观绿化工程3.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迎春河管理范围划定47.65公里,开展河流河道“清四乱”工作,完成迎春河及其19条支流河道清“清河行动”,投入人员4000人次,机械70台次,清理垃圾130余吨,投入资金35万元。开展迎春河上游及砚池上游清淤工作,清理泥沙4万多方。下步,将结合县城城郊接合部21个村庄综合整治和凤庆县城功能提升迎春河县城段综合整治工程,持续加大河道污染治理。精品主题街区方面:突出打造文庙街区及滇红古镇茶马古文化街2个主题街区,配套建设仿古商业建筑群、雕塑、水体、绿化景观、文化小品景观、停车场、公厕、古城牌坊,提升外立面风貌,规范业态植入,进一步彰显城市品味,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3.96亿元。滇红路、顺风商业步行街、顺宁路3条精品街区打造已部分启动实施,完成顺宁路沿街正立面建筑物风貌提升、广告规范等改造建设。
  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编制完成智慧滇红大道、数字凤庆、智慧公园、智慧集贸市等建设方案,建设完成顺宁路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启动实施凤庆县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目前正进行监控调度室装潢工作。启动智慧小区建设10个、智慧公厕建设25座,县城智慧停车场、违停抓拍、智能充电桩、智慧红绿灯、雪亮工程、应急情报合成指挥中心、凤庆县融媒体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建立“12319”城管热线与其他城市服务热线联通机制,制定出台《凤庆县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壮大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队伍,加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今后努力工作方向。创新投入机制解决资金难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美丽县城、乡村振兴等政策资源,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申报和利用地方政府债券,争取专项补助、政策性贷款等支持,切实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政企、政银合作,积极开发拓展金融产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凤庆县城为核心,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以洛党、勐佑、鲁史为节点的城镇群体系结构,加快重点乡镇集镇建设,做强凤庆中心城区,做特县城,做美乡镇,强化城镇的聚焦功能和复审功能,让城镇退掉“土”气,增强小镇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发挥城市设计在完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运营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深入分析“十三山、十八河、二十四桥”的特征、优势,合理谋划城镇面山、绿化、河湖水系与城镇开发布局,加强迎春河及其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做活“水文章”,全面提升和塑造城市、乡镇、村庄的品质和灵气。
  推进乡村布局规划全覆盖。衔接落实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城镇化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域层面乡村布局,科学确定全县乡村空间体系、布点规模,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引导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产业发展集聚区集中,科学合理推进乡村布局规划全覆盖。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调控作用,一张蓝图干到底。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从市民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布局合理的开放空间,满足市民的多样化要求,建立健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城管协同共治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
  强化重点项目谋划。围绕当前政策导向抓谋划,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市决策部署,主动对接上级行业部门项目规划,谋划一批可以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项目,重点谋划交通、水利、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环保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谋划质量,不断提高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操作性。围绕“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重大项目谋划,重点补齐水、电、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短板,补齐生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短板,争取更多助推城镇化进程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大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