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雕刻的校园

刊发时间:2021-01-10 A3版  作者:字相新

  秋的最后一抹阳光,斜斜地眷顾着校园苍翠的细叶榕,没有风也没有鸟儿的身影。天空,愈加高远,如屡的云丝洁净而透亮,亲昵地依偎着那片深蓝;校园,如静静沐浴着阳光的海滩,是童心雕刻出来的清幽而宁静的世界——这里的每一片落叶、每一颗沙粒都被童心点化了,那灵气如涟漪轻轻荡漾;这里的每个角落里、每一丛小草中都藏着童真与童心,露的晶莹伴随虫的呢喃,催眠了顽劣羽化了眼眸;这里飘过的每一朵云、每一个轻洒的雨滴,恋恋的净是孩子挥动的小手与眨呀眨的眼睛……
  那一天,我们班不考试,我是完成监考任务后赶回教室的。映入眼帘的不是平时那些或狡黠或甜美的笑容,展现给我的是愁云密布的天空。我扫视四十四个“晴雨表”,没错,都是“云青青兮欲雨”。我问:“怎么了?孩子们。给老师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啊!”一个孩子举手了,她哽咽着告诉我:“猫妈妈在咬猫宝宝,咬得很伤,都快咬死了。”一言刚出,教室里满是泪眼,间或伴随着抽噎。我未知就里,哪敢妄言。于是,在满教室举着的手中挑选了一个男孩,请他补充说明,方知事情原委。原来学校打扫卫生期间,有同学发现,在放置扫帚的地方有一只猫宝宝,孩子们都去围观了。及至第二节下课,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向猫宝宝的居所。哪知,没有发现猫宝宝。后来,一个孩子在围墙的角落发现了猫妈妈和猫宝宝。孩子们看到的是猫妈妈紧紧叼着她的宝宝、看到的是猫妈妈盯着孩子们的机警的眼睛……我想,孩子们肯定是因为那眼神、那动作,刺伤了他们稚嫩的心了。我静静地看着他们,沉思良久,决定放弃“赶课”的初衷,陪陪这些备受煎熬的心灵。
  切入点是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的《自然之道》。说的是一群游客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不顾向导劝阻,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使得巢中其它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尽量将故事讲得生动一些、具体一些,将孩子们的思绪从小猫转向幼龟;从他们的思维中唤醒“规律”细胞;再让他们的小脑袋中建构起动物群体“自我保护”的影像。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小海龟是用“侦察兵”来保护同伴的;慢慢地,孩子们的小手举再次起来了,他们的问题是,猫妈妈是怎么保护猫宝宝的?看来,我的故事中没有他们需要的果实,寻到的只是“心灵的鸡汤”和若隐若现的“方向”。于是,我只好将猫妈妈用“转移”的方式保护孩子的谜底抖落出来。本以为他们会恍然大悟、会如释重负,哪想,引来的是无数举起的小手、无数焦虑的问题——猫妈妈叼得太紧了,会不会伤到宝宝,猫妈妈看着我们的眼神为什么那样凶狠……
  在无尽的语言中,孩子明白了,猫妈妈叼着她的孩子,那是爱;小朋友担心猫宝宝,那也是爱。于是,后来的一天,当孩子们看到操场旁一只蚂蚱的腿受伤后,他们轻轻将它赶到离操场更远的地方……
  漫步校园,总会在这片海滩上发现瑰丽的贝壳,总会激起无尽思绪。这儿,是片土地,却更是孩子们童心雕刻成的沃土。倘若俯首细数这些“贝壳”,那么,血管里涌动的便也是童心了。

返回
2025年07月01日  第888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童心雕刻的校园

刊发时间:2021-01-10 A3版  作者:字相新 【字体:大 中 小】

  秋的最后一抹阳光,斜斜地眷顾着校园苍翠的细叶榕,没有风也没有鸟儿的身影。天空,愈加高远,如屡的云丝洁净而透亮,亲昵地依偎着那片深蓝;校园,如静静沐浴着阳光的海滩,是童心雕刻出来的清幽而宁静的世界——这里的每一片落叶、每一颗沙粒都被童心点化了,那灵气如涟漪轻轻荡漾;这里的每个角落里、每一丛小草中都藏着童真与童心,露的晶莹伴随虫的呢喃,催眠了顽劣羽化了眼眸;这里飘过的每一朵云、每一个轻洒的雨滴,恋恋的净是孩子挥动的小手与眨呀眨的眼睛……
  那一天,我们班不考试,我是完成监考任务后赶回教室的。映入眼帘的不是平时那些或狡黠或甜美的笑容,展现给我的是愁云密布的天空。我扫视四十四个“晴雨表”,没错,都是“云青青兮欲雨”。我问:“怎么了?孩子们。给老师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啊!”一个孩子举手了,她哽咽着告诉我:“猫妈妈在咬猫宝宝,咬得很伤,都快咬死了。”一言刚出,教室里满是泪眼,间或伴随着抽噎。我未知就里,哪敢妄言。于是,在满教室举着的手中挑选了一个男孩,请他补充说明,方知事情原委。原来学校打扫卫生期间,有同学发现,在放置扫帚的地方有一只猫宝宝,孩子们都去围观了。及至第二节下课,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向猫宝宝的居所。哪知,没有发现猫宝宝。后来,一个孩子在围墙的角落发现了猫妈妈和猫宝宝。孩子们看到的是猫妈妈紧紧叼着她的宝宝、看到的是猫妈妈盯着孩子们的机警的眼睛……我想,孩子们肯定是因为那眼神、那动作,刺伤了他们稚嫩的心了。我静静地看着他们,沉思良久,决定放弃“赶课”的初衷,陪陪这些备受煎熬的心灵。
  切入点是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的《自然之道》。说的是一群游客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不顾向导劝阻,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使得巢中其它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尽量将故事讲得生动一些、具体一些,将孩子们的思绪从小猫转向幼龟;从他们的思维中唤醒“规律”细胞;再让他们的小脑袋中建构起动物群体“自我保护”的影像。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小海龟是用“侦察兵”来保护同伴的;慢慢地,孩子们的小手举再次起来了,他们的问题是,猫妈妈是怎么保护猫宝宝的?看来,我的故事中没有他们需要的果实,寻到的只是“心灵的鸡汤”和若隐若现的“方向”。于是,我只好将猫妈妈用“转移”的方式保护孩子的谜底抖落出来。本以为他们会恍然大悟、会如释重负,哪想,引来的是无数举起的小手、无数焦虑的问题——猫妈妈叼得太紧了,会不会伤到宝宝,猫妈妈看着我们的眼神为什么那样凶狠……
  在无尽的语言中,孩子明白了,猫妈妈叼着她的孩子,那是爱;小朋友担心猫宝宝,那也是爱。于是,后来的一天,当孩子们看到操场旁一只蚂蚱的腿受伤后,他们轻轻将它赶到离操场更远的地方……
  漫步校园,总会在这片海滩上发现瑰丽的贝壳,总会激起无尽思绪。这儿,是片土地,却更是孩子们童心雕刻成的沃土。倘若俯首细数这些“贝壳”,那么,血管里涌动的便也是童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