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刊发时间:2021-01-11 A3版  作者:沈文武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与支撑,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才能够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也才能够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部署,集中反映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正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在时代发展中锚定航向、把握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含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变样,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中之重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政治方向不偏,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基准看齐,始终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用这一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将其贯穿到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是坚持对人民负责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努力做好学问、做真学问,做人民真正需要的学问家,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深入研究回答现实课题,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提升智库建设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更多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智库成果。当前要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献务实之策,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临沧而言,社科工作应当围绕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奏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最强音;坚持培根铸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坚持服务大局,聚焦临沧“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坚持立足本土,推进以佤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研究,巩固边疆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议程示范区建设作出贡献,从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坚持优良学风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认识社会、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增强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增强执行组织纪律的严肃性,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声誉,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抵制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毅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天地广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培根铸魂上体现新业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返回
2025年05月14日  第888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党的领导是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刊发时间:2021-01-11 A3版  作者:沈文武 【字体:大 中 小】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与支撑,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才能够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也才能够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部署,集中反映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正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在时代发展中锚定航向、把握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含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变样,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中之重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政治方向不偏,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基准看齐,始终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用这一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将其贯穿到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是坚持对人民负责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努力做好学问、做真学问,做人民真正需要的学问家,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深入研究回答现实课题,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提升智库建设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更多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智库成果。当前要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献务实之策,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临沧而言,社科工作应当围绕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奏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最强音;坚持培根铸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坚持服务大局,聚焦临沧“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坚持立足本土,推进以佤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研究,巩固边疆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议程示范区建设作出贡献,从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坚持优良学风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认识社会、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增强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增强执行组织纪律的严肃性,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声誉,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抵制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毅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天地广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培根铸魂上体现新业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