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镇亮出乡村旅游新名片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胜 杨彦) 近年来,凤庆县凤山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按照文化植入、产业布入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现有滇红第一村国家AAA级景区1个,有安石村安石自然村、京竹林二道河自然村、红塘小河边自然村等市级旅游示范村3个。有精品民宿3家,特色农家餐饮点20多家,开发旅游产品32种,特色旅游线路6条。
凤山镇滇红第一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列入云南省拟认定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有专业合作社2个,有旅游公司1个、员工13人,有农家乐及特色餐饮点5家、从业人员32人。近年来,滇红第一村景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滇红茶”为主要宣传点,通过组织健康跑、篝火晚会、茶叶采摘体验的方式,积极宣传,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形成了“游乐玩、吃住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红塘村小河边村距离县城仅3公里,2018年被列入全县美丽宜居型村庄,在海绵村庄、厕所改造、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景观美化以及村务管理方面已具备示范效应。小河边安置点属红木村自然村,由于紧挨县城是县城人员周末游、周边游的首选,乡村旅游区位优势明显。2019年来,红塘小河边自然村注册成立了凤庆县田园红塘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田园风光的优势,打造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形成了田园风光+基地+公司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京竹林二道河自然村景色秀美、村舍依山坡呈条状聚落,河水依山就势,弯廷盘曲,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玉带流向砚池湖汇入迎春河。通过统筹规划,纳入“沪滇合作项目”,项目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使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击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生态产业的“排头兵”。新建游客中心1个300平方米、停车场1个1300平方米、旅游厕所4个120平方米、旅游步道5929米,道路基础开挖3.5公里、道路浇筑2.5公里,路灯桩基础浇筑150个,道路绿化3.5公里。新种植果园650亩,其中樱桃园500亩、冬桃园50亩、柿子园50亩、枣园50亩。新建茶花杜鹃、丛生福禄考、宿根鼠尾草、勋章菊、天人菊等花卉园5000平方米,并配套围栏、灌溉等相关设施。实施集茶叶加工、茶文化传习为一体的茶叶加工项目一个,新建吃住一体的农家乐2家。该景点对全县茶旅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乡村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