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频现“跑路”?看深圳如何出招
新华社深圳3月16日电 (记者 吴燕婷 黄镛) 当前,预付式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这种消费模式在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实惠方便的同时,也频频产生纠纷。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众多健身房、教育培训等机构没能按时开课,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关门或“跑路”,全国多地收到预付式消费投诉问题越发突出。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规范行业、保障消费者权益,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启动制定“预付式消费安全团体标准”,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并发布。
“团体标准最重要的是三个‘一键’”,深圳市消委会秘书长冯念文介绍,该标准将研究引入大数据风控、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借助区块链的可追溯与公开透明等技术特性,创建“一键退款、一键理赔、一键投诉”的安全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此外,在解决预付式消费痛点问题上,深圳正探讨更市场化的消费模式来破除商家对预付式消费的路径依赖,如当前深圳探讨的契约型消费便是其中一种创新消费模式。
记者了解到,所谓“契约式消费”,就是用户与商户约定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达到一定次数,每次消费时都可以享受单次优惠价,不需要预付充值,退出也较为自由,用户取消约定只需返还优惠差额。
“预付式消费对商家最大的诱惑在于能够带来现金流,但通过创新营销方式获得增量客源,也能够间接带动现金流,并且更稳定和可持续。”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副院长陈列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