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的文学简史
——简评《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
作家何松的新著《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全面回顾了临沧文学发展所走过的路,厘清了临沧文学的历史脉络,无论是体量还是资料的翔实、全面,都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临沧文学简史”。
通读本书,感觉作者的写作遵循学术独立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低俗不媚俗,做到了实事求是、守正出新。首先,作者按照主流文学史观来写,在守正的基础上,融入了临沧不同民族的文学历史,并吸收了新时期以来临沧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再次,体例规范、结构严谨,将临沧文学发展的历史放到了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叙述,按经典教科书中的断代分类,将临沧文学史分为上、中、下三编,即古代文学史、近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几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唯物史观和实践史观。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要成为“史”,自然得经过漫长时间无数代文学写作者及作品的积累和筛选。在本书中,作者将作家、作品、文学活动放在具体时代和社会生活中去把握,从而能真实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想。如胡彦先生所说:“何松对临沧的文史脉络了如指掌,诗人敏锐的审美眼光帮助他发现了沉寂在临沧本土从古至今的文人佳作,他用流畅清晰的语言描绘出了临沧亘古至今的文学之光,让读者看到了边地临沧历史的天空中一直闪耀着的文学之光。”
这本书内容丰富、史料扎实、视野开阔,不是机械地按照文体分类就文学来谈论文学,而是将临沧文学的历史放到了临沧文明发展的这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在没有现成书籍可借鉴的情况下,要把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文学资料收集、梳理,用文学审美的眼光进行裁断、品评,用文学史的线索将这些零散的珠玉贯穿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地方文学史,殊为不易。
作为地方文学史,特别是像临沧这样一个边疆的地级市,其各县(区)的志书几乎都是从明代以后开始写起,明以前的文学史资料很难找到,要让书的体例规范、结构完整,就得将它放到更大的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展开,书中上编的《古代文学》部分,即从临沧的历史文化、临沧的世居民族、沧源岩画可见证的临沧文学的起源写起,这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边疆地区古代文学史料难以收集的问题。事实上,《剑桥中国文学史》论中国文学,也是从“汉语及其书写系统”说起,先介绍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分析汉字的特点等,这是因为考虑到西方读者对汉文化不大了解,讲文学史,就得从交代相关的文化背景开始。这本写临沧文学史的书,从临沧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写起,既交代了临沧文学产生的背景,也充实了书的内容,增强了书的可读性。
这本书叙述精炼、研究深入、推论合理,同时还兼具了文学性、艺术性、学术性的特点,是云南目前不可多得的一本地方性文学史研究的著作。对临沧文学而言,具有填补空白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正如胡彦先生所说,“这既是云南州市文学史的开山之作,亦是文人著史的优秀之作。有了《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这部著作,临沧从古至今的历史,就有了文学的光芒、人文的见证。”
在文学的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中,人是核心所在。我们研究文学史,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某种系统的文学发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意义,这也便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