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茶
我的老家有许多山地,山地上种满了茶树。清明前后,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那时候,我大约八九岁样子就跟着母亲上山采茶。采茶其实挺好玩,鲜嫩的叶芽在指甲的触碰下,一片片离开枝头,“飘”进背篓里。但是,骄阳似火,且需站立,让我坚持不了多久,很快我就累了,瘫坐在茶树的阴凉处开始撒娇。我告诉母亲:“你采的很多,我采的少,你分一点给我吧。”
因为在来时的路上已经商量好,今天谁采的茶叶卖了钱归谁。这就像包产到户一样,让我有了充足的动力和干劲。
母亲笑笑:“这样也算吗?”
我见母亲笑了,就大胆的多抓了几把茶叶,放进自己的小背篓。
采茶的时光也是和母亲闲聊的好时光,因为采茶只需要动手,嘴巴是闲着的。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从母亲那里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遥远的趣事。母亲讲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弘扬善良,鄙视邪恶,善良的人到最后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恶毒的人到最后都遭遇各种不幸。母亲是个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因为母亲自己就是个善良的人。
路上遇到老弱病残或者提着重物的,她都要上去帮一把。村里有上了年纪、腿脚不便、耳目不灵的,她经常做好饭菜送去。遇上沿途乞讨的,她也要掏出自己攒了很久舍不得花的皱巴巴的零钱,给上几元、几毛钱。
我们小的时候,为了供我们上学读书,母亲省吃俭用过得非常辛苦。后来,我们终于长大成家,有了工作,母亲很满足,她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她说:“有时候我想想自己为什么能这么幸福,就是因为我善良啊,善良是积德,所以会有好运的。”
小时候不理解母亲的善良,觉得这是傻的表现,自己吃亏吃苦,别人坐享其成,这不是傻是什么?
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我感到善良有时候是一种格局。因为善良,所以不斤斤计较,因为善良,不想搬弄是非,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宽恕他人的过错,宽容他人的过失,过去的都让他过去,结交值得结交的朋友,这就是格局。工作上,多做一点、多学一点,慢慢就会发现自己会的还挺多。
后来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我感到善良是一种美德。因为善良,所以希望大家都过得好一点,于是,渐渐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听话”,学会了感恩。于是,这个家真正变成了自己的家,爱人的父母,成为自己的父母,自己也慢慢成为有爱的人。
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小时候与母亲在一起采茶的时光。
除了采茶,母亲还培养我独立去卖茶。
离家两公里以外的地方,有一个茶叶初制所,遇上茶叶采得比较少的日子,母亲问我敢不敢自己去卖?我咬咬牙说:“敢!”其实,心里还是有点虚的。
一开始,母亲其实也有一点不放心,交代我和同村的大人一块去。但是后来我发现,一路上都是去卖茶和卖茶归来的人,没什么好害怕的。我就一个人背着茶叶去卖。
母亲交代,称的时候一定要算账,不要算错。记得有一次,因为老板娘的挑剔,我瞪了她一眼,被她发现了,她指着鼻子骂我,我一路哭着回家。回到家,母亲问清缘由,安慰我:“没事,好好读书,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那一刻,我真的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特别是要给那个老板娘看看。
时光易逝,转眼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回想起小时候的点滴,似乎多半都跟母亲有关。母亲不算文盲,因为她会写全家人的名字,但是,也仅止于此。然而,她很有办法强化我对知识的掌握,几乎是看到半页被撕毁的有字的纸张,也要捡起来让我读一读上面写了啥。买什么卖什么小物件大东西,也要我拿出纸和笔,好好算一算总价格。一年级的时候,我其实挺害怕算术的,看见数字就有点害怕。但是,也许是被母亲的“算账经”给逼出来的,后来,我的算术越来越好了,找到了自信,就不再害怕了。我想,这得感谢母亲。
感谢母亲,她虽然目不识丁,却把我们培养成了大学生;感谢母亲,她一生辛劳,却依然乐观善良、容易满足;感谢母亲,不辞辛苦种茶,带着我去采茶、卖茶,让我知道能吃苦才能享福。
茶叶入口微苦,回味却很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