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抗旱保民生
早准备 早预测 早应对 早落实
我市全力抗旱保民生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杨维 通讯员 陈子东) 去冬今春以来,全市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根据气象趋势预测,我市雨季开始前,气象干旱可能进一步发展。面对旱情,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936.87万元,投入抗旱人数3.15万人次、机动抗旱设备481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515辆,累计抗旱浇灌4.85万亩,解决12.2万人、3.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立足“早”字,做到早准备、早预测、早应对、早落实,确保抗旱工作准备到位。根据年度气候趋势预测,立足最不利情况,按城市、乡(镇)、农村三个层次,摸清库塘蓄水情况、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现状和群众用水情况,对全市2021年供用水需求平衡进行研判,制定《2021年供用水平衡分析与供水保障方案》,深入分析预测8县(区)主城区、集中式供水乡镇及村委会可能出现缺水的情况,积极采取抽调备用水源、增加水源点、引提水、科学调节供水等方式,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加强雨情、水情等信息监测和旱情信息统计报送,实时掌握旱情和旱灾防御工作动态,督促指导县(区)多渠道筹集抗旱资金,因地制宜开展水库连通、引调提水等工程建设,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2020年汛期结束后,根据水库蓄水状况和来水预测情况,抓住出现降雨的有利时机,加强水库蓄水管理调度,在满足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千方百计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截至5月20日,全市库塘蓄水2.2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蓄水0.085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蓄水0.092亿立方米,为城乡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隐患排查,督促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压实建后运行维护管理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效益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