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
随着年龄渐长,思乡的心越来越柔软,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临到通话结束的时候,妈妈总会问我想不想吃老家当季的特产,我总说我不想吃,并告诉她我在外吃住一切都好。
一次在街上看到画糖人的摊子,闻到一股熟悉味道,我凑上前去买了一个糖猴子,果不其然是麦芽糖做的,不过味道差点意思。晚上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随口一说,外面的麦芽糖没家里的味道纯正,没想到,妈妈把这件事儿记在了心上。
休假回家那天,妈妈端出一筲箕绿油油的麦芽,我说我现在不爱吃甜食了,不用做麦芽糖。妈妈说:“我还不知道你的脾气吗?有什么是你不想吃的。”知子莫若母,我们相视一笑,开始一起做麦芽糖。
做麦芽糖是一件烦琐而又耗时的工作,需要把几十斤玉米面和麦芽充分浸泡,熬煮过滤,最后再把过滤出的汁水慢慢熬煮,直至黏稠成糖。一满锅水,煮到只剩五分之一才算基本完成。我和妈妈从早上就开始切麦芽、浸泡、熬煮、过滤,晚上才开始煮过滤出的汁,我们村里通常把煮汁叫作“熬”,因为这个过程时间久,折磨人。“熬”的过程不能熄火,要一直有人守着,我让妈妈先去睡觉,下半夜的时候再来换我。凌晨两点的时候,月光朦胧、满天星辰,妈妈被闹钟吵醒,从被窝里起来,和我“换岗”。
第二天起来,妈妈已经把糖拌上米花收拾好了。一问才知道,妈妈凌晨五点多的时候才弄完,眯了一会,又去忙其他事了。不知怎的,我的鼻头突然有点酸,吃了那么多年的麦芽糖,直到这次全程参与做糖的流程,才知道妈妈做糖这么辛苦。
小时候的快乐来源于甜食,家里穷没钱买零食,妈妈就给我们做麦芽糖,加上花生、核桃这些坚果,麦芽糖好吃又饱腹。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更贪恋小卖铺里的彩色糖果,但现在,我认为妈妈熬的麦芽糖,超过所有糖果。尽管现在的糖果样式繁多、色彩缤纷,但我已经不怎么吃甜食了,即使偶尔吃点甜食,也总感觉差点味道,却又总说不上来缺的是什么,直到这次休假再次尝到妈妈做的麦芽糖,才明白是差了童年与乡愁。当然,尽管我贪恋这份儿时的味道,但我已经决定戒掉这份依赖,麦芽糖可“熬”,但不想再“熬”母亲。
临别前,妈妈给我放了一罐麦芽糖,为了我吃起来方便,妈妈特意把糖切成方块,裹上米花。只是长途奔波,受温度影响,到了以后,麦芽糖已经粘成一块。我依然把它视若珍宝,因为它寄托着母亲的爱,寄托着我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