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科技创新就是抓发展、就是谋未来。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启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科技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至2020年,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较“十二五”末提升2.5个百分点,增长5.4%;预计全社会研发(R&D)投入强度达0.5%,较“十二五”末提升0.36个百分点,增长257%。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一推动力。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37% ,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23%)的五分之一,不到全省平均水平(0.95%)的二分之一,位列全省16个州(市)的第13位;目前,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到30户;全市仅获认定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星创天地5个、众创空间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全市入选省级两类人才培养的仅有11人,获省级创新团队认定的仅有1个,推动创新开放合作的平台和人才支撑作用不明显;目前全市仅有滇西科技师范学院1所高校,且科研条件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实力不强;全市纳入研发投入统计的24家科研院所,绝大部分以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主,真正开展研发活动的较少……
临沧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全国、全省和发达州(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匮乏;高校和科研机构量少质弱,产学研结合推进缓慢;县(区)科技管理职能弱化,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前,临沧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历史性窗口期,如何把握历史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保持先发优势,前瞻部署、优化布局,力争在日趋激烈的综合竞争中主动变革、抢占先机、顺势而为、赢得主动,对临沧市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进入“十四五”,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临沧有差距但也有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丝合缝符合临沧实际,为临沧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临沧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创新——不仅是破旧立新,关键在于转变思路,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赢得市场竞争,用新理念、新管理、新技术或者新模式叩开转型大门。
目前,“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科技支撑社会事业发展行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等一批批科技创新项目正有序实施。
作为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临沧正努力破解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深刻把握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大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以创新引领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以面向国际、国内科技前沿、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阔步在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临沧将奋力赶超突围,准确把握机遇挑战,系统谋深谋细谋实全市科技创新目标、思路、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科技创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