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多举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坚持儿童优先 保障合法权益
市妇联多举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本报讯 2020年,临沧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6001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市各级妇联围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以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为根本,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动员,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维权、保护力度,确保关爱工作有抓手、有实效。
落实法规政策明确儿童工作方向。全市各级妇联发挥“联”的作用,协调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推进儿童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积极宣传倡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八包”制度,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农转城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直过民族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努力做到“应入尽入、应返尽返、应保尽保”。
创新平台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市县(区)各级妇联认真落实《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和《临沧市儿童之家建设及管理办法》,加大儿童之家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全市共创建家长学校1676所,建成儿童之家899个,占全市945个村(社区)的94.23%,同时组建一支1037人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服务队伍。全市77名乡(镇、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945名村(社区)配备儿童主任,共发放《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工作指南》1250册。市妇联在“最美家庭”评选工作中,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科学合理照顾好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家长学校的沟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引导和教育工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凝聚社会力量助推儿童事业发展。市妇联充分利用“临沧妇女网”“临沧女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挥宣传优势,引导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儿童事业,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为儿童事业献计出力。各群团组织发动社会及相关单位为困境儿童及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专业辅导,开展了“婷婷春蕾”和“蓝天春蕾”“爱心圆梦”等捐赠援助活动,持续深化开展的“春暖童心微心愿,助力扶贫送温暖”品牌活动,共帮助2000余名贫困青少年认领了微心愿,30多个“爱心妈妈团”每年志愿为特殊儿童开展关爱服务。在工会、民政和团委的指导和关怀下,爱心工作开展丰富多样,资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3000多名,募集资金300多万元,爱心校服1000多套,爱心运动鞋800余双,爱心书包文具2000多套,图书1万多册。
开展各类关爱暖心活动普惠儿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020年,临沧市妇联利用寒暑假、儿童节等时机,动员各级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2020年“把爱带回家”寒假儿童关爱服务,送家风故事、送家教服务、送法治安全、送社会关爱“四送”活动。各级妇联执委1082名,巾帼志愿者1345名深入村、社区参与活动,开展“把爱带回家”慰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430余人,送去学习生活用品、慰问金共计5万余元。开展了以“守护童年 牵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全市共计开展活动600余场次,受益儿童15万人次,1700多名妇联执委、1749名巾帼志愿者、39名法官、88名检察官、5500多名热心教师、500名公安干警、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等参与其中,覆盖437个村(社区),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身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乡镇妇联、乡村妇女干部深入农户,以“讲故事”等活泼生动的讲课方式,开展了关于防溺水、暑期交通安全以及儿童预防性侵等安全教育课,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市妇联网络和新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