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全民共治 源头防治 标本兼治
耿马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永祥)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科学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着力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制定措施,督查跟进,全民动员,扎实开展“散乱污”整治,全面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耿马自治县 “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整治原则、工作职责、时限要求和“散乱污”企业界定标准及分类处置标准,认真按阶段分步骤开展综合整治。定期深入乡(镇)基层开展爱护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发动群众监督参与。共开展宣传20场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排查列出整治企业名单24家,其中纳入关停12家,纳入升级改造12家。目前,2018年底未完成地下油罐防渗和油气回收装置安装的16座加油站,除1座加油站因整体改造申请延期外,其余15家均已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为保证整改进度,通过发动群众监督和派出专项工作督查组跟进督查,确保关停和升级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把水资源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耿马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耿马自治县兴边富民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开展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的治理现状和治理需求调查,组织编制《耿马自治县农村污水整治实施方案》,争取到边境小康村污水整治项目资金400万元。深入落实河长制,持续治理水污染,大力推进南汀河、南袜河、芒枕河、芒片河等河库渠综合治理。做好水源保护地“划、立、治”,全县共划定各级水源保护地16个,其中县级水源保护地4个,千吨万人水源保护地1个,各乡(镇)、农场管委会、管理区集镇区集中水源保护地11个,同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着力推进水源地保护。
结合美丽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推进净土行动。扎实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行动。共治理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违规和不文明行为2.12万件,完成旧宅区、旧厂房改造6.15万平方米,城镇棚户区改造305户。查处拆除各类违建3.2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0.65万平方米。积极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行动,2018年至2020年共完成退耕还林8.15万亩,全县停伐天然林158.23万亩,完成造林26.32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7年的65.55%提升到2020年的69.34%。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生态红线调整评估等前期工作。
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20年度,县城空气质量监测站有效监测数据363天,优良天数340天,轻度污染23天,优良率93.7%。南汀河孟定大桥国控监测断面、南碧河那缅省控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弄抗河、石房河两个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