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边疆不再是“边疆”
我的临沧,World临沧。
在临沧城市规划馆的世界地图前,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杨舒以“太阳转身、两洋分水”概括了临沧的独特区位优势: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陆路距缅甸腊戍148公里,距皎漂888公里。这条经清水河口岸至缅甸皎漂的国际大通道具有距离最短的优势。经测算,由广州经昆明至临沧清水河至皎漂港2277公里,比从马六甲海峡经过距离短约3000公里。
临沧国境线长近300公里,而“有边不活、有边不畅”曾是临沧的真实写照。那时,有人说,作为边疆的边疆,不要说对外开放,就是大多数云南人也没去过临沧。
“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南时这样指示。
如何走出属于临沧的对外开放之路?跳出临沧看临沧,局势便豁然开朗——
临沧有清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和镇康南伞、沧源永和两个国家二类口岸,有5条公路与缅甸相连,19条边贸通道及诸多边民互市点。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是临沧最大的机遇。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犹如一阵春风,让临沧看到了从开放“末梢”到“前沿”的转机。
目标有了,想要成功却并非易事。在交流中,临沧干部群众加快推动发展的心情非常迫切,而最初迫切心情下也夹杂不少情绪,比如:学了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再回西部感觉发展基础差,有畏难情绪;不顾实际急于求成,只看眼前,缺乏规划,“引凤不成赔了梧桐”的急躁情绪。然而,最后的共识是不管多难,“砸锅卖铁”也要干!
把此前令人发晕的“S”拉直了,就是通途大道。作为云南省铁路史上首个提前通车的项目,大理至临沧铁路提前半年建成,就是临沧干劲的明证。畅通的交通网,不仅为临沧人民出行提供便利,也为临沧各类物资进出打通“大动脉”。而今,以昆明(玉溪)至清水河通道为燕躯,大理至临沧通道、临沧至普洱通道为燕翼,沿边通道为燕首,向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展翅飞翔的“飞燕形”综合交通网络日渐成型。
有成绩,也有隐忧。虽然临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但支撑力较弱,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滞后。杨浩东有个形象比喻:如果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看做是“藤”,那“藤”的根本目的是要滋养城市这个“瓜”。如果不抓工业化和城镇化,很多城镇和乡村可能就如茶马古道上的驿站一样,被高速公路和铁路所抛弃。
挑战一个接一个。要突破种种困境,唯有一个“闯”字。把“闯”字拆开看,身处国门的临沧,正如一匹跃跃欲试的骏马,跨越国门,面向世界。做到地方先行、民心先行、企业先行、文化先行,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这“四个先行”和“五通”,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临沧实践”。
“相比2011年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启动建设时的发展状况,2020年,孟定清水河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倍,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18倍,居云南省第二大对缅贸易口岸、云南省对缅口岸互市贸易额第一位;进出口货运量增长了17倍;出入境人流量增长6倍。”临沧市商务局局长周永智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尽管车流、人流有所减少,但货运量和贸易额却逆势上涨。
可以说,这些数字是从一片空地里“蹦”出来的。十年前,这里还是鲜有人问津的边城山地。如今,已成为沿边开发开放的热土,企业纷至沓来。
沪滇产业合作企业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2020年7月,公司耿马蔗渣模塑可降解餐具项目落地临沧。按照测算,项目总投资2.5亿元,可为耿马县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实现年产值6亿多元。
在绿赛可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着机器,加工着产品。“目前一期基本建成,首投10条先进的生产线,形成3万吨产能。”公司总经理助理熊小琴坦言,因为机器升级,目前技能人才缺乏,培训任务比较繁重,很多培训工作要“从零开始”。
把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从沿海搬到边陲,从零开始,勇气何在?“公司看好孟定边城的发展,把上海的经验带到临沧,能实现公司与口岸经济区一起壮大。之所以选址临沧,除了丰富的蔗渣资源外,还因为它地处滇缅大通道中心,是产品经缅甸出航印度洋的桥头堡。”熊小琴道出了原因。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不断壮大,见证了临沧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这是云南省第一个以州市名命名的国家级边合区,也是自1992年以来云南省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边合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十年成规模。其建立之初提出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现实。如今,合作区内“多点开花”。日处理1万吨蔗糖厂、边民互市市场、中缅鞋业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孟定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产能合作区、中央商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入驻企业达400多家。
在孟定清水河口岸,但见新边检大楼拔地而起,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大道,将中缅边境紧密连接在一起。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戈正旗说,中方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缅甸热火朝天地建设,把“通道经济”延伸为“产业经济”。昔日“要走孟定坝,先把老婆嫁”的孟定,正向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迈进。
目前,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缅甸商务部清水河边贸局建立了定期互访机制,双方在跨境运输、口岸交通治理、边境贸易等具体合作事项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化与缅甸方面沟通协商,就中缅国际大通道建设、双边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达成共识;成立入境缅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进一步拓宽入境缅籍人员合法务工渠道。
古有茶马古道的辉煌,前有滇缅铁路的印记,今有“一带一路”的机遇。临沧对外开放之路还在不断拓宽。不仅是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更重要的是在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记者手记:出路在开放。对外开放一小步,社会发展一大步。曾经,地处滇西南的地理位置让临沧成为“神经末梢”。而今,临沧已由远离市场变身投资热土。智慧又实干,加之国际通道的打通,带来的将是无限可能。
本文节选自《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作者:经济日报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