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红色喇叭”奏响党史学习最强音

刊发时间:2021-06-25 A2版  作者:杨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每天18时,临翔区各个村组的“大喇叭”准时开播,村头寨尾响彻着历史的声音。
  “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定期播放的大喇叭帮助我们重温党的历程,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方便极了”。老党员李老因上了年纪,之前常常拿着放大镜看报,现在组内“大喇叭”定期播放党史知识,顿时解了学习难题。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临翔区针对农村学习能力弱、党员分布分散、学习时间不固定等特点,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覆盖面广、操作性强、使用灵活方便等优势,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借助村“电子大屏”、组“广播喇叭”,定时播放党史内容,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以前把报纸、书籍放在农家书屋供应基层群众学习,可是不识字、视力差成为部分基层群众学习的‘拦路石’,自从村村寨寨都装上大喇叭后,不但可以定期播放党史知识,日常群众还可以放曲打歌,真是一举多得。”平村乡换良村党支部书记徐昌明说。
  临翔区针对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创新采用“双语”播报方式,让党史宣传更接地气、群众更容易听懂,让党史教育直抵群众心坎。“拉祜语播报党史,我们能听得懂”。对于用拉祜语播报党史学习教育,南美乡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南美乡结合乡内拉祜族众多,部分年迈者听不懂汉语的情况,依托乡“红色大喇叭”,组织专人“拉祜+汉语”双语翻译、录制、播放党史知识,让全乡党员、群众对“四史”宣传教育耳濡目染,让学习成果根植于心。
  “喇叭里响起的党史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作为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了解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村民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临翔区10个乡(镇、街道)104个村(社区)利用村组大喇叭、电子大屏播放党史学习教育知识500余次,有效打通基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好声音传到寻常百姓家,将党史学习送到田间地头、百姓心里。

返回
2025年07月01日  第90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双语“红色喇叭”奏响党史学习最强音

刊发时间:2021-06-25 A2版  作者:杨丽 【字体:大 中 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每天18时,临翔区各个村组的“大喇叭”准时开播,村头寨尾响彻着历史的声音。
  “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定期播放的大喇叭帮助我们重温党的历程,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方便极了”。老党员李老因上了年纪,之前常常拿着放大镜看报,现在组内“大喇叭”定期播放党史知识,顿时解了学习难题。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临翔区针对农村学习能力弱、党员分布分散、学习时间不固定等特点,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覆盖面广、操作性强、使用灵活方便等优势,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借助村“电子大屏”、组“广播喇叭”,定时播放党史内容,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以前把报纸、书籍放在农家书屋供应基层群众学习,可是不识字、视力差成为部分基层群众学习的‘拦路石’,自从村村寨寨都装上大喇叭后,不但可以定期播放党史知识,日常群众还可以放曲打歌,真是一举多得。”平村乡换良村党支部书记徐昌明说。
  临翔区针对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创新采用“双语”播报方式,让党史宣传更接地气、群众更容易听懂,让党史教育直抵群众心坎。“拉祜语播报党史,我们能听得懂”。对于用拉祜语播报党史学习教育,南美乡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南美乡结合乡内拉祜族众多,部分年迈者听不懂汉语的情况,依托乡“红色大喇叭”,组织专人“拉祜+汉语”双语翻译、录制、播放党史知识,让全乡党员、群众对“四史”宣传教育耳濡目染,让学习成果根植于心。
  “喇叭里响起的党史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作为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了解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村民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临翔区10个乡(镇、街道)104个村(社区)利用村组大喇叭、电子大屏播放党史学习教育知识500余次,有效打通基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好声音传到寻常百姓家,将党史学习送到田间地头、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