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更要正确洗手
勤洗手更要正确洗手
□ 张韬
随着全市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市民发现,各个公共区域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洗手台,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的就是一个,号召大家“洗手”。
洗手台建起来了,市民洗手的习惯和尝试也逐步多了起来,笔者发现,许多市民洗手时机随意,洗手时间经常在10秒之内,经常用盆、瓢等容器接水洗手,不用任何洗手液,均是双手和水干搓,市民们做到了勤洗手,却不是正确洗手。
为什么要正确洗手?
洗手是为了去除污垢、细菌、病毒,预防疾病,如果洗手不正确,就达不到效果,洗了白洗,还给自己内心一个“我手洗过了,干净得很”的误导,却不知,自己的双手悄悄成了疾病传播的“帮凶”。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正确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国家卫健委专家蒋荣猛教授早在2020年2月就提出“呼吸道传染病的飞沫传播,往往是通过手传播,请大家一定把手洗好。”
在医院和疾控机构,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以,洗手不是做作,是为了保全健康,我们不但要勤洗手,更要正确洗手。
那什么时候该洗手,如何正确洗手呢?
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洗手: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擤鼻涕、打喷嚏后;触摸过公共设施、外出或购物回家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前往医院、看护病人后;做饭前、冲奶粉前;给孩子换尿布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揉眼睛前,摘戴眼镜前;准备食材的前、中、后期;接触、清理垃圾后;上完厕所后。
正确洗手的方法是:一是用流水冲洗。洗手的时候,可以借助肥皂、洗手液等,更有效地清洁双手。二是出门在外不方便用流动水洗手时,要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酒精含量超过60%才有效)等。三是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七步洗手法包括“内、外、夹、弓、大、立、腕”七个步骤:每个步骤要保持至少15秒,同时洗手前要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并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
笔者呼吁广大市民为了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勤洗手,正确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