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采编模式转型方法思考
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新闻的采编流程和信息的传播流程都在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终端等方面高度融合,形成了从内容生产到发布的全媒体化趋势,单一的传播流程已被新闻产品的多样化取代。要适应传媒业的这些新变化,需要对新闻采编人员能力进行转型。
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加速,也意味着对记者全媒体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在新闻传播事业中,记者是非常重要的组成,从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上看,记者工作就是将新闻信息进行摄入。从传统新闻传播角度出发,记者的工作一般都是对事件进行捕捉,同时将事件用文字进行表达。但是在全媒体时代,记者不仅仅需要拥有优秀文字功底,同时还需要具备其他能力。为此,记者需要从整个新闻报道过程着手,应当有全局意识,能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整体质量更高。很多采编工作都需要加强细节处理,通过细节完善才能更好地对整体进行把握。因此,全媒体时代新闻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信息网络技术培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精通各种技术性难题,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对于采编过程融会贯通。
“新媒体贵在新,更贵在文字功夫的实。融手法要与新技术融,更要与扎实的传统表现技巧融。”全媒体时代,人物新闻写作更需要精心策划,以主题、结构和思想撑起人物形象骨架;精心制作,以语言、细节丰满人物形象的血肉;精准传播,以新技术、融手法扩大人物报道传播效果。如此,才能真正让人物生动感人。
全媒体时代对于编辑的角色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与传统的新闻编辑相比,全媒体时代各家媒体所需的新闻素材除特殊稿件可通过特定模式量身定制外,对绝大部分稿件来说,编辑收到的往往是“单一”的素材,而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党报、新闻网站、手机报、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平台,对内容的要求完全不同,有的侧重文字报道,有的侧重图片和视频信息;有的要求时政化,强调高度和权威性,有的则要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有的要转化为网络语言才能更好地被受众接受。网络媒体更是具有无限容量、即时播报和时时更新等特点,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多媒体的编辑和制作能力。编辑团队要综合各方信息,及时提示一线记者报道的重点、可能要采用的传播载体,同时及时组织相关的背景报道和评论分析,最终形成内容丰满、层次鲜明的立体化报道态势。
作为全媒体的编辑,要掌握不同媒体的定位和特点,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层次加工,制作出不同的新闻产品。为避免不同媒体内容的同质化,编辑需要更多介入报道活动,不但要提前策划出方案与前方记者进行密集沟通和协调,还要根据记者传回的众多素材,精确选择出适合不同传播终端需求的新闻资源,进行二次编写,必要时还要组织有关联度的报道,以及背景分析和评论,通过设计出不同传播载体与终端之间内容的区分和联系,使得新闻产品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全媒体的编辑还要是一个活动家,除了常规的新闻报道外,还需要提高媒体的服务功能,不断地策划各种活动,将纸媒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与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和亲和力结合起来,根据本地读者和网友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活动。通过活动聚集人气,通过活动方便用户。 因此全媒体编辑应该具备全策划、全沟通、全掌控、全加工的意识,才能满足“全媒体”战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