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

刊发时间:2022-04-23 A3版  作者:唐新勤

3-2.jpg

 

  赳赳老秦 赴我国难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 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这是一首来自《大秦帝国》的词。我喜欢这个时候的秦国,上下团结一心,只为雪耻。我为秦孝公的英明高兴,为商鞅的睿智高兴,为秦孝公与商鞅的相遇相知高兴,为团结了秦国人民的这一首“赳赳老秦”而振奋,在每一个秦国危难或胜利庆典之时总会响起这一首歌,每一次我都被深深的感动与振奋。书中壮阔激烈的战争场面、曲折传奇的人物命运常常让我陷入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翻读时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跃然纸上,掩卷沉思耳畔依旧战马嘶鸣、古琴悠悠。
  毕十六年之功,煌煌五百万言,这是一部追寻“中国原生文明”的历史巨著,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绚丽多彩的史诗画卷,这是一曲跌宕起伏、气势磅礴的历史交响乐。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秦帝国悠远历史的灿烂星河,它用丰沛的想象力为我们重塑了那个遥远而又心向往之的伟大时代。孙皓晖先生以其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创作完成的巨著《大秦帝国》成为当下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一件精品。
  故事从秦献公开始,战败的秦国临危,秦献公中箭受伤,情势危急中的秦国派人保护秦献公撤离战场,大胜的魏国在公子卯的好大喜功之下没有乘胜追击秦国,为秦国留了一线生机,秦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经再三思量,秦献公决定交君位于嬴渠梁,即秦孝公。人皆有生死,秦献公这样一个英明君主也难逃死难,献公去世,山东六国都为之高兴,唯秦陷入困境。但天不绝秦,故秦能再生。当嬴渠梁的君父为了让他登上君位,让大哥嬴虔跺去手指时,嬴渠梁的心里是焦急的,他深知若大哥执意造反的话,那秦国势必大乱,也就随了山东六国的心愿,但赢虔明大理,虽不解君父的做法,但仍能主持大局,让弟弟嬴渠梁登上王位,使秦国安然度过危局。
  虽秦没有大乱,但弱秦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嬴渠梁深知秦之弱,多次与赢虔商榷,最终决定招贤纳士,然当时秦国贫弱,鲜少有山东六国才子入秦求职。而此时在魏国的卫鞅仕途并不如意,老师去世,卫鞅守灵,经几次洞香春的大论时势后,秦魏都盯上了他,只是魏的意图是杀害他,而秦的意图是依靠他强大秦国,几经波折,卫鞅在无路可走之后踏上秦国。
  经几次试探,嬴渠梁深信卫鞅,而卫鞅也深信秦公,如此一来,国策大定,秦国开始忙碌,卫鞅以城头立木取信,随即变法在秦国开展开来,六国锁秦分秦使秦民一心,激赏功民使秦民鼎力支持变法。秦国开始强大,变法新兵战力强盛,收复河西,从此秦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当秦国逐渐强大之时,秦孝公嬴渠梁长期紧绷的压力突然松弛时,却得了不治之症,秦孝公赢渠梁在秦东战略重地——函谷关去世,一代雄主就此逝去,只留下卫鞅来收拾剩下的残局。秦国老氏族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山东六国也在等待这一天,卫鞅失去了立足的青山却不能倒下,因为新法需要他,秦国的百姓需要他,可是新君赢驷在山东六国和老氏族的威胁下,在叔父赢虔的仇恨下,他别无选择,只有杀卫鞅以挽救秦国,最终,卫鞅承受了最惨烈的刑罚。行刑之日,虽天降大雪也难平卫鞅的冤屈,但卫鞅却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新法继续实行,只要秦国安定强大,卫鞅愿意为国捐躯。也许这就是一个士子的心愿,只要毕生所学得以一展抱负,生死并不在话下。
  我羡慕秦孝公嬴渠梁与卫鞅之情,那一句“公为青山,我为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让多少人为之落泪。也正是有了这样誓死的互相信任和扶持,也才有了秦国的强大。直到秦孝公逝去,他也没有负卫鞅,秦孝公因担心卫鞅在自己去世后会陷于困境,允许卫鞅若赢驷不孝,可以取缔其君位,然后把商於之地留给卫鞅,卫鞅也没有负秦孝公,即使最后惠文王赢驷要斩首自己,但了解新法仍可矗立于秦国朝野,知道自己的死可以换秦国新法稳固、秦国可以向山东六国开战时,卫鞅心甘情愿,为孝公辛苦打拼下来的秦国江山献出生命。
  秦的强大与秦孝公嬴渠梁与卫鞅的深厚情谊,永不相负之情分不开,也离不开秦国朝野的激情热血,秦风朴实,秦人憨厚,新法激赏,都为秦国强大提供了保障。
  一次次热血沸腾,一次次热泪盈眶,这样的大秦堪称帝国,这样的大秦方能成就大一统。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934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读《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

刊发时间:2022-04-23 A3版  作者:唐新勤 【字体:大 中 小】

3-2.jpg

 

  赳赳老秦 赴我国难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 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这是一首来自《大秦帝国》的词。我喜欢这个时候的秦国,上下团结一心,只为雪耻。我为秦孝公的英明高兴,为商鞅的睿智高兴,为秦孝公与商鞅的相遇相知高兴,为团结了秦国人民的这一首“赳赳老秦”而振奋,在每一个秦国危难或胜利庆典之时总会响起这一首歌,每一次我都被深深的感动与振奋。书中壮阔激烈的战争场面、曲折传奇的人物命运常常让我陷入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翻读时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跃然纸上,掩卷沉思耳畔依旧战马嘶鸣、古琴悠悠。
  毕十六年之功,煌煌五百万言,这是一部追寻“中国原生文明”的历史巨著,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绚丽多彩的史诗画卷,这是一曲跌宕起伏、气势磅礴的历史交响乐。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秦帝国悠远历史的灿烂星河,它用丰沛的想象力为我们重塑了那个遥远而又心向往之的伟大时代。孙皓晖先生以其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创作完成的巨著《大秦帝国》成为当下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一件精品。
  故事从秦献公开始,战败的秦国临危,秦献公中箭受伤,情势危急中的秦国派人保护秦献公撤离战场,大胜的魏国在公子卯的好大喜功之下没有乘胜追击秦国,为秦国留了一线生机,秦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经再三思量,秦献公决定交君位于嬴渠梁,即秦孝公。人皆有生死,秦献公这样一个英明君主也难逃死难,献公去世,山东六国都为之高兴,唯秦陷入困境。但天不绝秦,故秦能再生。当嬴渠梁的君父为了让他登上君位,让大哥嬴虔跺去手指时,嬴渠梁的心里是焦急的,他深知若大哥执意造反的话,那秦国势必大乱,也就随了山东六国的心愿,但赢虔明大理,虽不解君父的做法,但仍能主持大局,让弟弟嬴渠梁登上王位,使秦国安然度过危局。
  虽秦没有大乱,但弱秦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嬴渠梁深知秦之弱,多次与赢虔商榷,最终决定招贤纳士,然当时秦国贫弱,鲜少有山东六国才子入秦求职。而此时在魏国的卫鞅仕途并不如意,老师去世,卫鞅守灵,经几次洞香春的大论时势后,秦魏都盯上了他,只是魏的意图是杀害他,而秦的意图是依靠他强大秦国,几经波折,卫鞅在无路可走之后踏上秦国。
  经几次试探,嬴渠梁深信卫鞅,而卫鞅也深信秦公,如此一来,国策大定,秦国开始忙碌,卫鞅以城头立木取信,随即变法在秦国开展开来,六国锁秦分秦使秦民一心,激赏功民使秦民鼎力支持变法。秦国开始强大,变法新兵战力强盛,收复河西,从此秦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当秦国逐渐强大之时,秦孝公嬴渠梁长期紧绷的压力突然松弛时,却得了不治之症,秦孝公赢渠梁在秦东战略重地——函谷关去世,一代雄主就此逝去,只留下卫鞅来收拾剩下的残局。秦国老氏族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山东六国也在等待这一天,卫鞅失去了立足的青山却不能倒下,因为新法需要他,秦国的百姓需要他,可是新君赢驷在山东六国和老氏族的威胁下,在叔父赢虔的仇恨下,他别无选择,只有杀卫鞅以挽救秦国,最终,卫鞅承受了最惨烈的刑罚。行刑之日,虽天降大雪也难平卫鞅的冤屈,但卫鞅却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新法继续实行,只要秦国安定强大,卫鞅愿意为国捐躯。也许这就是一个士子的心愿,只要毕生所学得以一展抱负,生死并不在话下。
  我羡慕秦孝公嬴渠梁与卫鞅之情,那一句“公为青山,我为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让多少人为之落泪。也正是有了这样誓死的互相信任和扶持,也才有了秦国的强大。直到秦孝公逝去,他也没有负卫鞅,秦孝公因担心卫鞅在自己去世后会陷于困境,允许卫鞅若赢驷不孝,可以取缔其君位,然后把商於之地留给卫鞅,卫鞅也没有负秦孝公,即使最后惠文王赢驷要斩首自己,但了解新法仍可矗立于秦国朝野,知道自己的死可以换秦国新法稳固、秦国可以向山东六国开战时,卫鞅心甘情愿,为孝公辛苦打拼下来的秦国江山献出生命。
  秦的强大与秦孝公嬴渠梁与卫鞅的深厚情谊,永不相负之情分不开,也离不开秦国朝野的激情热血,秦风朴实,秦人憨厚,新法激赏,都为秦国强大提供了保障。
  一次次热血沸腾,一次次热泪盈眶,这样的大秦堪称帝国,这样的大秦方能成就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