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稳稳的就业托起满满的幸福

  我市以“春风送岗”+“百日攻坚”为依托,为广大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用稳稳的就业托起满满的幸福

微信图片_20250326160200---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326101706---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326103242---副本.jpg

我市人社部门为务工人员提供从技能培训、送人到岗、稳岗就业一系列组织化服务。

微信图片_20250326104550---副本.jpg

务工人员通过“帮扶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1.jpg

临沧永奇服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岗前培训。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以“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以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等人员和有需求的企业为服务对象,与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有机融合,在组织动员、供需对接、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等服务工作上下功夫,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86.49万人。


摸清底数    精准就业

  位于中缅边境线上的镇康县国门零工市场,每天都有求职者前来现场咨询,登记求职信息和求职意向。

  “想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在“镇康国门零工市场”微信公众号上看见招聘信息后,黎世兰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如何稳住最大民生?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广大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

  去年12月,云南省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相关工作,结合临沧实际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以开展摸底调查、稳岗拓岗及宣传发动、全面转移实施、提质增效为主的4个阶段21个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大家都来看一下,我们这里有很多就业岗位供大家选择。”针对春节期间返乡人数增加、东部地区岗位减缩等情况,凤庆县小湾镇通过院坝座谈、火塘座谈、板凳座谈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摸清各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底数和状态,全面掌握全村劳动力务工情况、就业意愿等。

  今年春节前,我市以村(社区)为单位,通过村“两委”“自然村长”和就业信息员,开展全覆盖农村劳动力情况大摸底,全面盘活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并将对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归类,为更精准提供就业岗位推送服务打下基础。

  “如果您对当前的工作岗位感到满意,建议您尽早与务工单位商定离岗和返岗计划。”“如果您有就业需求,可以通过关注‘就业彩云南’微信公众号、‘微播临翔’微信公众号、‘临翔慧民居’小程序、‘临沧市临翔区人社局’微信公众号、‘临沧零工市场’小程序获取优质岗位信息。”今年1月,临翔区人社局发布《致全区在外务工返乡人员的一封信》,不仅为大家提供就业信息,还呼吁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利用带回的理念、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并对支持就业创业的措施作了说明。

  心系劳动者,情暖回家路。抓住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契机,临沧在火车站、客运站设立返乡人员服务点,提供政策咨询、务工需求摸排登记、用工权益保障等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搭建供需平台。

  “在‘春暖农民工’行动中,我们因地制宜开展返乡人员多样化服务,通过开展专场招聘、点对点接送、返乡返岗服务保障等工作,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出行、就业、增收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最大限度实现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奔赴、精准对接。”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技能    优质就业

  “今天来参加‘俐侎工匠’技能大赛,学到了很多新技能。”村民郭二忠在永德县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招聘会暨2025年“俐侎工匠”技能大赛上荣获第一名。招聘会组织众多优质企业参加,提供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近1万个岗位。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务经纪人和返乡人员座谈会,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化水平,鼓励农村劳动力从普通转移务工人员变成技能务工人员,培养更多农村新型产业工人。

  今年3月,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举办2025年“百日攻坚行动”第三期缝纫工(就业班)技能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缝纫老师授课,从基础针法练习,到复杂的服装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帮助更多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拓宽职业路径。

  我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依托人社服务载体、零工市场等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务经纪人培训,深入推进实施“技能临沧”行动,实施“家门口务工车间”就业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建立健全“先培训后转移、先培训再上岗”工作机制,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开展务工人员“订单式”技能工种培训,促进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1个班次5599人次。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转得早、转得好、转得稳是关键。我市坚持以提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组织化为核心、省外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双并重”,稳住农村就业“基本盘”。

  在稳岗拓渠上,一方面,借助“沪滇”“闽滇”劳务协作,组织引导全市8县(区)人社部门与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多渠道收集东部沿海企业优质岗位,不断扩大省外转移就业岗位规模。另一方面,各县(区)组建辖区内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用工服务小分队,定期走访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收集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不断做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库。

  目前,在崇明区四大海洋装备制造企业的临沧籍务工人数共计2689人,主要从事电焊、钳工、涂装等工种,人均月收入7000元以上。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对标海装企业需求,面向临沧初中学校定点招生29名,开设订单班,实现临沧籍学生毕业即就业。

  今年1月,上海市崇明区人社局与临沧市人社局在临翔区零工市场启动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暨现场招聘会,除现场推荐上海市及东部沿海企业岗位外,崇明区的船舶央企也进行了线上推荐岗位。


强化服务    多元就业

  为提升就业服务质效,临沧市、县(区)人社部门统筹人力资源机构组成送岗服务队,在各乡(镇)街子天举办小型招聘会、线上招聘会,借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自然村长”举办火塘会,向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推送省外和就地就近就业岗位,让更多有外出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拥有更多就业岗位选择。

  在镇康县忙丙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暨沪滇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现场,前来了解招聘信息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一一向求职者介绍招聘条件、务工地点、薪资待遇等相关内容。

  “我们充分利用‘赶集日’人流量剧增的契机,在忙丙集镇和帮海村农贸市场设置宣传点位,开展专场招聘。同时通过‘移动小喇叭、村级大喇叭’、微信网格群、入户走访等方式,打通就业帮扶惠民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忙丙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罗云芳介绍,本次招聘活动共为群众提供20家企业2200个招聘岗位信息,涉及生产操作、电子制造、商品销售等多个领域。

  凤庆县勐佑镇开通就业“直通车”,把招聘会“搬”到群众家门口,组织省内外60多家优质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包装、质检、电焊、操作、普工等多工种职位,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我计划去浙江宁波打工。”高山村村民李英开在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招聘会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岗位。

  聚焦多层级多渠道开展转移就业岗位大推送,目前,临沧收集并推送省内外用工企业14301家45.52万个岗位,其中,收集市内重大项目和企业用工岗位9182个。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专场招聘会378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4611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

  今年2月,在临沧火车站,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10名农村劳动力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138名务工人员则依托本地企业、工厂、项目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去年我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月均收入7000多元,今年有6个老乡要跟着我一起去。”来自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的务工人员付志华与老乡一同登上政府统一安排的D8124次动车,开启外出就业旅程。

  通过树立务工典型、推广“老乡带老乡”模式,我市有效提升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2025年,全市省外务工人员规模已突破18.17万人。

  在凤庆县新华乡,23名务工人员有序登上“点对点”赴安徽芜湖的专车,开启了他们的外出务工之旅。新华乡还安排专人负责跟车服务,备足方便面、矿泉水、药品等物资,全程为务工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确保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政府考虑周全,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让我们能安心外出打工,我一定会学好技术多挣钱。”沙帽村村民李茂香对此次务工充满信心。

  聚焦巩固提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临沧主动对接企业开工时间,统一出行方式和地点,协调开设包机、专列、专车,统一办理票务,解决“春运高峰期”购票难、出行难等问题,为临沧籍外出务工群众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输送服务,让他们“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厂门”。

  目前,全市已开出返岗转移就业专车436车次2.2万人;与机场、动车站、客运站主动对接服务7.2万人按出行时间购买车票外出转移就业;广东、浙江、福建等部分企业点对点包车转移部分农村劳动力到岗就业。

  依托甘蔗、茶叶、坚果、咖啡等资源禀赋,临沧全力建设“幸福里”就业社区、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896人,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55人,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04人;发放创业扶持担保贷款274人(户)6365万元,带动就业804人。

  如今的临沧,随着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项项暖心服务持续发力,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群众就业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实。


短评:

就业稳    民心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积极行动,通过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供需对接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来源,这不仅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更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对接就业岗位是临沧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大特点。临沧各职能部门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技能水平,搭建起供需双方的桥梁。这种精准匹配,提高了就业成功率,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支撑。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临沧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农村劳动力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砝码,也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多赢之举。

  临沧还通过开展“春风送岗”和“百日攻坚”行动,在为广大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优质就业机会和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对促进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一定成效,但要让此工作取得长期实效,还需持续发力。临沧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确保岗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持续关注已就业人员的工作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让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发展。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本版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