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临沧:擦亮生态底色 共建美丽家园

    刊发时间:2024-03-07

    A1版

    作者:金维娜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绿美云南,醉美临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临翔区博尚镇,千亩油菜花迎春绽放,“金色海洋”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冰岛村,古茶树竞相吐绿,茶农迎来繁忙的春茶季;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村,村民在甜蜜的养蜂事业中走上致富路。一座座景美人和的村庄,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临沧大地各个角落。

      在沧源县勐董镇广阔的田野上,人们抓紧农时春耕备耕,成群结队的牛背鹭萦绕其间,像一个个洁白的精灵,时而飞舞嬉戏,时而栖息觅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了这个季节独有的动人画卷。

      “牛背鹭每年都来,我们春耕,它们飞舞。”村民李永金笑着说,“生态好不好,小鸟最知晓。”

      临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近年来,临沧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临沧的山山水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去年以来,临沧市政府定期召开的重点工作专题会议上,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固定的议题进行研究,对空气质量不达标、污水排放不规范、垃圾处置不到位、尾矿库治理滞后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进行跟踪问效。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农业秸秆焚烧、工业废气、建筑工地扬尘等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让临沧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处处呈现一幅幅乡村振兴中的绿美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临沧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目前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甘蔗、茶叶、核桃、临沧坚果、中药材等面积产量均居全省或全国前列。

      甘蔗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赖以生存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不断进行科技赋能,形成了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上中下游联动发展的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有30多家与蔗糖相关的企业入驻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甘蔗综合利用居全国前列,工业入榨量、产糖量和酒精产量居云南省第一。科技创新让一根甘蔗“吃干用尽”,让“甜蜜事业”焕发生机。

      临沧把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作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内核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特色资源转化能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紧盯糖、茶、果、林等重点产业的链主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让群众生活更富足、日子更舒心。

      初春时节,被青翠茶园和各色山茶花包裹的凤庆县安石村,格外明媚。

      1938年,为开辟新的茶叶产区,冯绍裘先生来到凤庆县安石村,采摘茶叶并试制成功第一桶红茶。今日的安石村,在乡村振兴中规划打造“滇红第一村”品牌,创新开展茶园、果园、花园、菜园、乐园、家园“六园共建”,探索“春夏有茶采、秋冬有果摘、四季有花卖”的安石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将“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2023年以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实现利润659.3万元,带动全村增收800余万元。

      安石村是临沧市美丽家园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临沧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绿美临沧建设为牵引,把整治环境作为“先手棋”,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推动户户“小三格”、村村“大三格”建设,持续推进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两污”治理行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提升规划质量,强化村庄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坚决防止规划折腾、无序建设、大拆大建等问题,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留住乡风乡味乡愁。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坚持把树种在群众的身边、种在老百姓的身边,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擦亮乡村绿色本底,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景美村美人富。

      闻绿而动,向美而行。临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绿美家园。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