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种子深植未成年人心田
刊发时间:2024-12-26
A2版
作者:杨焱
临翔区人民检察院
让法治种子深植未成年人心田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杨焱) 近年来,临翔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检察文化建设融入检察工作中,秉持“恒春既是临翔的温度,更是关爱未成年人的司法态度”理念,依托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类电台节目“临翔青听FM之恒春未检”,以“四个一”模式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文化建设,让法治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孩子心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安全“防火墙”。
专兼结合,做强一支普法队伍。以“临翔青听FM之恒春未检”平台为依托,该院40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等专业力量为骨干,邀请和吸纳媒体工作者、青少年志愿者、法律维权志愿者、干警子女、中小学法治宣传员等社会力量,特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建成一支“专业+志愿”的普法工作队伍,将心理教育、家庭教育融入法治教育,建立“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相结合的“1+1+1”长效机制。
新老融合,做活一组传播矩阵。采取“微信公众平台+电台节目”新老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速度,增强传播实效。在“微播临翔”“临翔检察”“临翔青年”微信公众号平台播放法治节目,并在临翔区广播电台综合频道(调频92.1兆赫)每天分3个时段重复滚动播出节目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广大青少年和不同家长群体的需求。同时,结合“普法强基”“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将法治节目推送到学校,以校会、班会、升旗仪式、法治课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不断扩大法治宣传的影响力。
内容贴合,做精一批法治产品。紧扣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在内容选择上,贴合社会热点、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编辑每一期节目,切实增强节目内容的传播力和实效性。寒暑假前夕,为学生量身定做《检察长送你三个安全锦囊》;在“6·26”国际禁毒日,推出《说说毒品你不知道的那些事》,用生动的案例让未成年人知道毒品的危害性;针对偷越国边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持续增多的情况,推出《网络诈骗花样多 莫把虚拟当现实》,教育未成年人贩卖银行卡四件套和偷越国边境是违法犯罪行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相继推出2期节目,引导督促家长“依法带娃”;取材热播电影电视剧,推出《电影〈第二十条〉——穿越光影的正义》《〈九部的检察官〉正在热播,恒春未检姐姐带你看剧学法》等一批精彩内容,直击未成年人普法热点。
效果聚合,做优一个志愿品牌。“临翔青听FM之恒春未检”开通4年来,已录制播出50期,参与录制志愿者120余人次,节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各族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微信点击量超30万次,收听人数超80万人次,实现了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聚合。节目于2021年获评“临沧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23至2024年度临沧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恒春未检”负责人李邦红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和“中国网事·感动2022”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等荣誉。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