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的有效创设分析
刊发时间:2025-03-10
A3版
作者:丁秋菊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娱乐项目。通过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自主性游戏作为一种促进幼儿自主表达的教学活动之一,旨在基于愉悦、快乐理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由表达。通过打造宽松、愉悦的自主游戏环境,有利于彰显自主性游戏的多元价值。因此,在构建整体的教学方案时,幼师应在游戏区角投放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对幼儿展开适时且间接地引导,协助幼儿完成游戏任务,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丰富游戏材料,创设多样游戏环境
材料是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素材,并在游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实践环节,幼师应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规律,为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游戏材料,引导并鼓励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探索并最终获得认知,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和谐互动中积累技能、获得发展。如:可以采用成品材料,如积木、塑料玩具等;或者在游戏区角添置半成品,如:泡沫块、硬纸壳等,引导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设计各种“植物”,让幼儿有事可做,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促使自主性游戏获得发展。同时,幼师可指导幼儿自主收集游戏材料,如:收集家中的废弃纸盒、布料等,把废品变成自主游戏材料,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间接地凸显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二、注重环境的开放性,增强体验感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要想创“活”环境,需要增强环境的开放性,以强化幼儿的体验感。因此,在布局整体的自主性游戏空间时,幼师应灵活布局教室空间,利用隔断、地毯等软性材料划分不同的游戏区域,如:积木区、角色扮演区等,让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由穿梭,形成深刻的体验感。同时,为突显游戏环境的开放性,应营造出简约、宽松的游戏氛围,开展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模拟跳蚤市场、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在游戏区域内释放天性、自由玩耍,从而充分体现游戏环境的开放性。
三、加强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教学指导是游戏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教学指导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幼师习惯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行为,导致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意识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参与者,幼师应合理把握引导时机,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影响并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辅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整个游戏任务,为幼儿创造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例如:在搭建积木游戏中,幼师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幼儿搭建积木的整个过程,当幼儿遇到挑战时,幼师可不必急于介入,让幼儿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或者挑选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尝试,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恰当地引导,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发展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前端与过渡,因此加强幼儿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自主性游戏对拓展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方案,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有效地发挥自主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