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01-06 A3版  作者:张建荣

  “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革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改革征程中的“闪亮音符”。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一环,以先进的文化指导公安机关各项执法工作,以文化的软实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对于加快推进公安执法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公安法治文化是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在长期的警务执法活动中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执法理念、行为、规范、物质等要素的总和,是培育执法理念、引导执法行为的重要载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公安法治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有效的约束力、有力的凝聚和激励性。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实施“软件强警”战略,将执法的刚性要求和文化的柔性内涵相结合,凝聚警心、激励斗志、树立形象,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执法队伍建设创新发展。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增强公安队伍“软实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引导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价值取向,激发公安民警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自觉转化到执法过程的实际行动中去,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激发社会管理“创新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倡导文化育警、文化兴警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民警转变执法理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探索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真正把以人为本、依法执法、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扎根于头脑,自觉将理性、平和、文明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去。
  公平正义是公安执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是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本质定位,公正、文明、高效、规范执法则是公安民警的行为准则。近年来,随着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文化不断深入警心、赢得民心,内化为广大民警自觉自愿的行动,使公安执法理念不断更新、民警执法素质显著增强、整体执法质量大幅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形势下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主动适应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和法治公安的要求,坚持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元素在素质提升、形象塑造和法治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引导推动作用,把建设法治公安的要求融入到民警的执法理念和日常执法行为中,以达到塑警、育警、强警的目的,实现法治精神的回归和升华。具体要用“四个坚持”解决好“四个问题”:
  坚持文化引领,着力解决“理念”问题。文化是根、是魂,既是软实力,也出战斗力。法治文化是培育执法理念、引导执法行为的重要载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和指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组织民警全面系统又深入认真地学习领会和理解把握依法治国的要求,使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使法治方式成为新常态、成为深化拓展延伸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引擎。要引导和教育民警全面树立、实践法治思维。始终着眼、着力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紧扣公安机关职能,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要注重推动思维理念转变和机制方法升级,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敏感问题、难点问题,善于借助法治方式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引导、思想凝聚、教育熏陶、激励驱动、素质培育、行为规范的功能作用,在全体民警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意识,塑造法治环境。将执法的刚性要求与文化的柔性内涵有机结合。要注重选树一批公安法治文化示范典型,推出一批公安法治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法治文化骨干,积极构建与探索具有本地特色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明确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培育法治文化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注重培育理性、平和的执法理念;建立专业、敬业、乐业的执法队伍;树立文明、规范、高效的公安执法形象;打造亲民、便民、爱民、惠民的执法环境;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使民警崇尚法治精神、坚定法律信仰、维护法律尊严、忠诚履行法定职责,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警务技能,做到以法治文化的“软实力”练就执法办案的“硬功夫”。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能力”问题。法律的生命在于有效执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必须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全警的法治素养。强化执法能力培训。要通过开办“夜校”“法治讲堂”、案后剖析等培训,举办月度季度学法用法竞赛、法律知识演讲,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学法档案,“首席民警”传帮带等多种方式,使学法成为常态,努力使全体民警成为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精通法律、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善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高素质执法主体。以身作则积极普法,坚持“谁执法、谁宣传”“谁执法、谁普法”,通过微博、微信、公安门户网站,以及社区民警上门、日常执法办案宣传教育等形式,积极进行法治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自觉表率模范守法,要教育引导民警始终保持对法治的信仰和坚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法律红线不碰、法律底线不突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在行使职权时更要做到遵纪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规范”问题。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从意识形态转化为执法动作,法律规定从程序规则转化为执法言行,都必须依靠具体的执法制度和机制体现落实。在执法监督的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各级执法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管理作用,最大限度发现、整改问题。既要强调法制、纪检监察、督察、警务保障、指挥中心等部门的外部考评、专项考评,还要依靠各具体承办单位、部门的内部考评、自我考评,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杜绝问题的拖延、升级;在执法监督的内容上,要从接处警开始,实现所有案件一律进平台,办案一律在办案中心,并全程录音录像,严禁体外流转、隐匿案件。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严格执法办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两个中心”管理制度,推进规范执法。同时,要加强警情处理审批、案件调查取证、警务平台流转应用、涉案财物处置到案件依法办结等流程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考核考评考查,做到执法管理覆盖无死角、无空白。
  坚持细节渗透,着力解决“常态”问题。以法治文化的渗透感染为引导力,强化执法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执法制度的落实执行为生命力,使民警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让他们对法律形成发自内心的敬畏,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执法监督的多角度为强制力,通过改变执法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法治文化渗透到执法的每个环节、细节和小节,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目前,应当从以下多方面使其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和可操作化,开展常态化的执法评析研判。即常态开展 “六个一”案评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执法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论坛或讲堂讲座,形成“类案判例”,执法实践从中提炼出来,再指导和反哺执法实践。开展常态化的法治宣传,通过定期开展内外部的法治新闻宣传、法治故事宣讲和法制文化成果展等活动,积极向群众和民警灌输法治文化理念,使之自觉自愿学法、用法、守法。开展常态化的考核评比,以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民警“等级化考核”为基础和依托,常态开展执法卷宗互查点评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自办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评出优秀卷宗——让精品案例上“光荣榜”,评出劣质卷宗——让“残次产品”进“曝光台”。建立常态执法协作机制,在一线执法单位和执法民警中大力推广AB角结对帮扶、所队捆绑考核机制,使“肯办案、会办案、执好法、办铁案”成为执法所队和执法民警的价值追求,努力形成全员办案、协作办案、一体化办案的格局。总之,就是要通过细节化的制度设计、机制完善、执法场所设置,积极营造公正、高效、和谐的执法氛围,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返回
2024年05月06日  第852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01-06 A3版  作者:张建荣 【字体:大 中 小】

  “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革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改革征程中的“闪亮音符”。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一环,以先进的文化指导公安机关各项执法工作,以文化的软实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对于加快推进公安执法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公安法治文化是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在长期的警务执法活动中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执法理念、行为、规范、物质等要素的总和,是培育执法理念、引导执法行为的重要载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公安法治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有效的约束力、有力的凝聚和激励性。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实施“软件强警”战略,将执法的刚性要求和文化的柔性内涵相结合,凝聚警心、激励斗志、树立形象,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执法队伍建设创新发展。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增强公安队伍“软实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引导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价值取向,激发公安民警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自觉转化到执法过程的实际行动中去,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激发社会管理“创新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倡导文化育警、文化兴警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民警转变执法理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探索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加强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真正把以人为本、依法执法、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扎根于头脑,自觉将理性、平和、文明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去。
  公平正义是公安执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是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本质定位,公正、文明、高效、规范执法则是公安民警的行为准则。近年来,随着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文化不断深入警心、赢得民心,内化为广大民警自觉自愿的行动,使公安执法理念不断更新、民警执法素质显著增强、整体执法质量大幅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形势下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主动适应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和法治公安的要求,坚持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元素在素质提升、形象塑造和法治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引导推动作用,把建设法治公安的要求融入到民警的执法理念和日常执法行为中,以达到塑警、育警、强警的目的,实现法治精神的回归和升华。具体要用“四个坚持”解决好“四个问题”:
  坚持文化引领,着力解决“理念”问题。文化是根、是魂,既是软实力,也出战斗力。法治文化是培育执法理念、引导执法行为的重要载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和指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组织民警全面系统又深入认真地学习领会和理解把握依法治国的要求,使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使法治方式成为新常态、成为深化拓展延伸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引擎。要引导和教育民警全面树立、实践法治思维。始终着眼、着力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紧扣公安机关职能,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要注重推动思维理念转变和机制方法升级,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敏感问题、难点问题,善于借助法治方式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引导、思想凝聚、教育熏陶、激励驱动、素质培育、行为规范的功能作用,在全体民警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意识,塑造法治环境。将执法的刚性要求与文化的柔性内涵有机结合。要注重选树一批公安法治文化示范典型,推出一批公安法治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法治文化骨干,积极构建与探索具有本地特色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明确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培育法治文化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注重培育理性、平和的执法理念;建立专业、敬业、乐业的执法队伍;树立文明、规范、高效的公安执法形象;打造亲民、便民、爱民、惠民的执法环境;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使民警崇尚法治精神、坚定法律信仰、维护法律尊严、忠诚履行法定职责,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警务技能,做到以法治文化的“软实力”练就执法办案的“硬功夫”。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能力”问题。法律的生命在于有效执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必须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全警的法治素养。强化执法能力培训。要通过开办“夜校”“法治讲堂”、案后剖析等培训,举办月度季度学法用法竞赛、法律知识演讲,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学法档案,“首席民警”传帮带等多种方式,使学法成为常态,努力使全体民警成为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精通法律、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善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高素质执法主体。以身作则积极普法,坚持“谁执法、谁宣传”“谁执法、谁普法”,通过微博、微信、公安门户网站,以及社区民警上门、日常执法办案宣传教育等形式,积极进行法治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自觉表率模范守法,要教育引导民警始终保持对法治的信仰和坚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法律红线不碰、法律底线不突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在行使职权时更要做到遵纪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规范”问题。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从意识形态转化为执法动作,法律规定从程序规则转化为执法言行,都必须依靠具体的执法制度和机制体现落实。在执法监督的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各级执法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管理作用,最大限度发现、整改问题。既要强调法制、纪检监察、督察、警务保障、指挥中心等部门的外部考评、专项考评,还要依靠各具体承办单位、部门的内部考评、自我考评,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杜绝问题的拖延、升级;在执法监督的内容上,要从接处警开始,实现所有案件一律进平台,办案一律在办案中心,并全程录音录像,严禁体外流转、隐匿案件。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严格执法办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两个中心”管理制度,推进规范执法。同时,要加强警情处理审批、案件调查取证、警务平台流转应用、涉案财物处置到案件依法办结等流程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考核考评考查,做到执法管理覆盖无死角、无空白。
  坚持细节渗透,着力解决“常态”问题。以法治文化的渗透感染为引导力,强化执法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执法制度的落实执行为生命力,使民警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让他们对法律形成发自内心的敬畏,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执法监督的多角度为强制力,通过改变执法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法治文化渗透到执法的每个环节、细节和小节,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目前,应当从以下多方面使其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和可操作化,开展常态化的执法评析研判。即常态开展 “六个一”案评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执法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论坛或讲堂讲座,形成“类案判例”,执法实践从中提炼出来,再指导和反哺执法实践。开展常态化的法治宣传,通过定期开展内外部的法治新闻宣传、法治故事宣讲和法制文化成果展等活动,积极向群众和民警灌输法治文化理念,使之自觉自愿学法、用法、守法。开展常态化的考核评比,以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民警“等级化考核”为基础和依托,常态开展执法卷宗互查点评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自办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评出优秀卷宗——让精品案例上“光荣榜”,评出劣质卷宗——让“残次产品”进“曝光台”。建立常态执法协作机制,在一线执法单位和执法民警中大力推广AB角结对帮扶、所队捆绑考核机制,使“肯办案、会办案、执好法、办铁案”成为执法所队和执法民警的价值追求,努力形成全员办案、协作办案、一体化办案的格局。总之,就是要通过细节化的制度设计、机制完善、执法场所设置,积极营造公正、高效、和谐的执法氛围,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