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推动沧源跨越发展

刊发时间:2020-03-30 A3版  作者:赵毅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指示,云南要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探索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的三个发展战略定位。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带着对云南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厚爱,深入边疆佤族群众中了解民情,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牵挂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干部,要带头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岗位实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边疆的安定、民族团结和谐的成果报党恩、感党恩。
  一、做民族团结的使者,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成果
  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建好用好村史室,开办好“农民夜校”等讲座,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在党的领导下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真正懂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创新帮扶举措,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结,就没有安定和谐的局面,更不可能为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倍加珍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好人民代表的的主体作用,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脚丈量民生,用情体察民意。坚持问题导向,多做凝心聚力,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工作。坚持春风化雨的理念,当好民族团结的护花使者,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创建成果。
  二、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沧源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好天然林、水源林等保护工程,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发展高价值经济林木,到2020 年底实现经济林基地达5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达8亩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护林员聘请和管理工作,落实好生态公益林补偿、木本油料提质增效、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补助等项目,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贵在保护,重在提升。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抓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机遇,打牢脱贫攻坚的产业支柱支撑。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的查处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好河(湖)长责任制、山长责任制等工作要求,努力打造美丽富饶的世界佤乡。
  三、发挥沿边优势,积极营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沧源沿边优势突出,是秘境边关、开放前沿。国境线长150公里,有6个边境乡镇、23个边境村,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距缅北重要城市腊戍仅200公里,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沧源与世界的距离,为加快向南亚、东南亚纵深开放架起了空中桥梁。
  我们要按照“五通”的要求,充分发挥沧源的区位优势,以民族文化交流为纽带,以跨境旅游为突破,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深化各领域的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高层互通互访机制,增强合作互信;要建立联控联防机制确保边境地区和谐稳定;要建立文化交流机制,打好友好往来的民意基础;要建立跟踪督查机制,努力转变涉外部门的工作作风,切实改边有边不活的现实问题。
  四、决胜精准脱贫,积极助推乡村振兴
  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落实好《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多规合一”村级乡村振兴规划和县、乡、村项目规划(2018—2022年)》。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五类”村庄建设,重点抓实7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持续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直面沧源民族直过区,生产生活能力较低的现实,重点抓好干部帮带衔接、干部作风衔接。继续发扬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决战决胜“沧源铁军”作风。继续选好配强第一书记,选好配优驻村工作队员,接续强化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坠底意识,坚持力量向一线倾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全力抓实产业发展、培植乡村振兴的后续动力。实施好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核桃、烤烟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 “短平快”特色种植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抓实产业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健全带动机制、创新营销方式,构建“一产多策、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夯实脱贫基础。以文化旅游率先大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依托国家级翁丁葫芦小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翁丁原始部落、葫芦小镇、崖画谷4A级景区创建,着力以乡村旅游带动一批群众增收致富。
  (三)抓实就业、教育和健康民生保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实现稳定就业和制度保障下稳定脱贫。认真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和资金奖补等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开发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共服务岗位进行安置。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目标。加快推进第二完全中学、第二完全小学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脱贫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程扶持,使学生及家庭不因贫失学、辍学和因学致贫。深入推进健康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四重保障”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 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落实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做到应治尽治,应保尽保。继续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台账,确保贫困户大病集中救治率、签约服务率、兜底保障率均达 100%。
  (四)抓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机遇,加快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信息网建设,全面实施“宽带中国—千兆到户”和“百兆乡村”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围绕人居场所村容美、生态建设环境美、公共服务生活美、民主管理和谐美目标,每年创建40个以上洁净村庄,创建500户以上洁净庭院。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卫生厕所。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建设,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村镇、特色中心小集镇、生态宜居集镇。

返回
2024年05月11日  第860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推动沧源跨越发展

刊发时间:2020-03-30 A3版  作者:赵毅 【字体:大 中 小】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指示,云南要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探索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的三个发展战略定位。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带着对云南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厚爱,深入边疆佤族群众中了解民情,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牵挂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干部,要带头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岗位实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边疆的安定、民族团结和谐的成果报党恩、感党恩。
  一、做民族团结的使者,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成果
  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建好用好村史室,开办好“农民夜校”等讲座,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在党的领导下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真正懂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创新帮扶举措,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结,就没有安定和谐的局面,更不可能为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倍加珍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好人民代表的的主体作用,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脚丈量民生,用情体察民意。坚持问题导向,多做凝心聚力,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工作。坚持春风化雨的理念,当好民族团结的护花使者,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创建成果。
  二、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沧源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好天然林、水源林等保护工程,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发展高价值经济林木,到2020 年底实现经济林基地达5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达8亩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护林员聘请和管理工作,落实好生态公益林补偿、木本油料提质增效、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补助等项目,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贵在保护,重在提升。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抓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机遇,打牢脱贫攻坚的产业支柱支撑。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的查处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好河(湖)长责任制、山长责任制等工作要求,努力打造美丽富饶的世界佤乡。
  三、发挥沿边优势,积极营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沧源沿边优势突出,是秘境边关、开放前沿。国境线长150公里,有6个边境乡镇、23个边境村,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距缅北重要城市腊戍仅200公里,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沧源与世界的距离,为加快向南亚、东南亚纵深开放架起了空中桥梁。
  我们要按照“五通”的要求,充分发挥沧源的区位优势,以民族文化交流为纽带,以跨境旅游为突破,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深化各领域的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高层互通互访机制,增强合作互信;要建立联控联防机制确保边境地区和谐稳定;要建立文化交流机制,打好友好往来的民意基础;要建立跟踪督查机制,努力转变涉外部门的工作作风,切实改边有边不活的现实问题。
  四、决胜精准脱贫,积极助推乡村振兴
  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落实好《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多规合一”村级乡村振兴规划和县、乡、村项目规划(2018—2022年)》。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五类”村庄建设,重点抓实7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持续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直面沧源民族直过区,生产生活能力较低的现实,重点抓好干部帮带衔接、干部作风衔接。继续发扬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决战决胜“沧源铁军”作风。继续选好配强第一书记,选好配优驻村工作队员,接续强化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坠底意识,坚持力量向一线倾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全力抓实产业发展、培植乡村振兴的后续动力。实施好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核桃、烤烟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 “短平快”特色种植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抓实产业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健全带动机制、创新营销方式,构建“一产多策、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夯实脱贫基础。以文化旅游率先大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依托国家级翁丁葫芦小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翁丁原始部落、葫芦小镇、崖画谷4A级景区创建,着力以乡村旅游带动一批群众增收致富。
  (三)抓实就业、教育和健康民生保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实现稳定就业和制度保障下稳定脱贫。认真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和资金奖补等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开发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共服务岗位进行安置。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目标。加快推进第二完全中学、第二完全小学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脱贫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程扶持,使学生及家庭不因贫失学、辍学和因学致贫。深入推进健康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四重保障”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 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落实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做到应治尽治,应保尽保。继续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台账,确保贫困户大病集中救治率、签约服务率、兜底保障率均达 100%。
  (四)抓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机遇,加快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信息网建设,全面实施“宽带中国—千兆到户”和“百兆乡村”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围绕人居场所村容美、生态建设环境美、公共服务生活美、民主管理和谐美目标,每年创建40个以上洁净村庄,创建500户以上洁净庭院。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卫生厕所。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建设,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村镇、特色中心小集镇、生态宜居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