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要从写好消息入手

刊发时间:2020-04-20 A3版  作者:李青

  消息是新闻文体主要形式之一,它以明确的思想、简洁的文字,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消息写作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因写好消息是进一步写作通讯、报告文学等基础中的基础。再说,现代社会特别讲究的是信息灵、节奏快,效率高。人们每天不可能用抽出很多的时间去读那些篇幅相对较长,节奏相对较慢的通讯。而是尽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能获得最大更多的信息。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30分钟时间内,既要播报中国发生的大事,还要播报世界发生的大事,播报的内容主要采用的文体方式就是消息。观众想更进一步详细了解重大事件时,中央电视台又推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新闻“1+1”等节目来作补充完善。
  可以这样说,写不出消息的记者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当然,记者不能写好消息的原因还很多,比如,有的记者虽然从理论上学到了一些写作消息的要领,但并没有在写作消息实践过程中学会反复尝试加以运用。就犹如某人虽然在岸上学到了许多游泳要领,但很少亲自下水去反复实践、揣摩、悟道,到头来自己还是“旱鸭子”一个。做记者,从写消息起步,这是不少记者成功之路。
  消息的写作过程中五要素不一定都要全,但也不能一个要素都没有,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消息。消息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自然段。较长的消息,一开头均要有明确的导语。导语要求用简洁的文句,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目的或结论,使读者先获得一个大的概念,并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主体是一篇消息的主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要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材料作进一步阐述全篇的主题思想。要把主体部分写好,应该做到材料要具体,内容要充实,一定要调动各种写作手段,使之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绝不要千篇一律。要紧紧围绕主题选用材料,不要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尽量做到焦点集中,材料精干,文字简练。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通常插在主体中间。背景的作用是交待新闻事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为了使事实完整,逻辑严密,一些消息有结尾,有些消息在文体部分已经把内容都说完了,就不必再写上结尾了。
  掌握了消息写作的基本格式后,就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熟能生巧。写得多了,加上再多动脑,多用心,慢慢地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消息写作中,导语、主体、背景、结尾这些部分不一定都全,但导语、主体是一定得有,后两者可有可无,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消息中常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消息内容空话连篇,说了半天,不知所云何事。这就好像把一颗珍珠混在一堆沙子里面,要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它找出。二是文字琐碎沉长,前后上下结构连结松散,本来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问题,它硬是要用十句八句交待。反反复复,结果把文字拖长了,而且是词不达意。三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性不强,张三的事还未说清楚,突然又冒出个李四,令人模棱两可,摸不着脑;四是文字词汇晦涩,故意用些生僻难懂的文字和地域语言,令读者费解,不知其想表达的真实内容。
  消息中用语不准确几种情况,一是不分场合,滥用形容词,如,最大、最优、极大、特大等。二是用语不明确。如,单位一至四月份完成任务过半,这句话真令人费解,是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呢还是只完成一至四月份任务的一半?或是其他任务的一半,谁也弄不清楚,搞不明白。三是时间概念不清,有的故意打马虎眼,时间是消息的一大要素,要交待得十分清楚。如,近日或最近、近来等都是时间概念不准确的典型。四是数量概念不精确。如,新增工业产值一至三千万元,把“一”后面的“千”字直接省略了,一省就省就出了问题,着实让读者难以理解,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本意应该是“一千至三千万元”。

返回
2024年05月19日  第862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记者要从写好消息入手

刊发时间:2020-04-20 A3版  作者:李青 【字体:大 中 小】

  消息是新闻文体主要形式之一,它以明确的思想、简洁的文字,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消息写作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因写好消息是进一步写作通讯、报告文学等基础中的基础。再说,现代社会特别讲究的是信息灵、节奏快,效率高。人们每天不可能用抽出很多的时间去读那些篇幅相对较长,节奏相对较慢的通讯。而是尽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能获得最大更多的信息。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30分钟时间内,既要播报中国发生的大事,还要播报世界发生的大事,播报的内容主要采用的文体方式就是消息。观众想更进一步详细了解重大事件时,中央电视台又推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新闻“1+1”等节目来作补充完善。
  可以这样说,写不出消息的记者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当然,记者不能写好消息的原因还很多,比如,有的记者虽然从理论上学到了一些写作消息的要领,但并没有在写作消息实践过程中学会反复尝试加以运用。就犹如某人虽然在岸上学到了许多游泳要领,但很少亲自下水去反复实践、揣摩、悟道,到头来自己还是“旱鸭子”一个。做记者,从写消息起步,这是不少记者成功之路。
  消息的写作过程中五要素不一定都要全,但也不能一个要素都没有,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消息。消息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自然段。较长的消息,一开头均要有明确的导语。导语要求用简洁的文句,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目的或结论,使读者先获得一个大的概念,并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主体是一篇消息的主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要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材料作进一步阐述全篇的主题思想。要把主体部分写好,应该做到材料要具体,内容要充实,一定要调动各种写作手段,使之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绝不要千篇一律。要紧紧围绕主题选用材料,不要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尽量做到焦点集中,材料精干,文字简练。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通常插在主体中间。背景的作用是交待新闻事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为了使事实完整,逻辑严密,一些消息有结尾,有些消息在文体部分已经把内容都说完了,就不必再写上结尾了。
  掌握了消息写作的基本格式后,就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熟能生巧。写得多了,加上再多动脑,多用心,慢慢地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消息写作中,导语、主体、背景、结尾这些部分不一定都全,但导语、主体是一定得有,后两者可有可无,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消息中常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消息内容空话连篇,说了半天,不知所云何事。这就好像把一颗珍珠混在一堆沙子里面,要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它找出。二是文字琐碎沉长,前后上下结构连结松散,本来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问题,它硬是要用十句八句交待。反反复复,结果把文字拖长了,而且是词不达意。三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性不强,张三的事还未说清楚,突然又冒出个李四,令人模棱两可,摸不着脑;四是文字词汇晦涩,故意用些生僻难懂的文字和地域语言,令读者费解,不知其想表达的真实内容。
  消息中用语不准确几种情况,一是不分场合,滥用形容词,如,最大、最优、极大、特大等。二是用语不明确。如,单位一至四月份完成任务过半,这句话真令人费解,是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呢还是只完成一至四月份任务的一半?或是其他任务的一半,谁也弄不清楚,搞不明白。三是时间概念不清,有的故意打马虎眼,时间是消息的一大要素,要交待得十分清楚。如,近日或最近、近来等都是时间概念不准确的典型。四是数量概念不精确。如,新增工业产值一至三千万元,把“一”后面的“千”字直接省略了,一省就省就出了问题,着实让读者难以理解,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本意应该是“一千至三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