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刊发时间:2020-06-01 A1版  作者:

全市组织系统创新推动各项工作——

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近期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创新工作,为推动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出台“11条”   初心使命制度化
  出台《临沧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1条》,采取以党员干部为重点,普通党员结合实际参照执行的方式,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更加注重务实管用、简便易行。把主题教育期间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在555个汉字中,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4个方面的内容浓缩为11条具体措施。
  更加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从普通党员、党员干部、党组织3个层面明确了8条学习培训工作措施。
  更加注重解决经常性查改违背初心使命问题。明确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态化开展三个层面的自我反省工作举措,提出“三对标”“三看”制度化要求。
  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聚焦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作出调查研究的制度性安排。突出把伟大理论和边疆实际结合起来的临沧实践,聚焦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克“疫”推进   干部教育不松劲
  以着力提高各级干部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注重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新发展理念等知识的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克服疫情影响,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等手段,因时制宜统筹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轮训、年度主体班次等层次高、范围广的重点培训以线下课堂式培训开展。应急管理、脱贫攻坚等面向基层、学员分布点多面广的班次,采取线上视频培训的方式开展。
  实行分众化教学。在脱贫攻坚一线,永德县将大规模培训转化为分片区培训,培训驻村干部、自然村长1701人;沧源佤族自治县整合资源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将培训地点分散化解到县职高、党校、乡(镇)等单位,目前已举办3期培训221人。
  将课堂式与现场化相结合。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策性、理论性、方向性较强的培训内容采取课堂式教学,保证培训面上效果。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经验性、方法性、实战性较强的培训内容采取现场教学,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建立“战疫实录”   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推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疫情防控期间,将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表现情况作为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情况《战“疫”实录》。
  建立组织系统分片联系督导机制,市委组织部4名部领导分片联系督导8个县(区),8县(区)委组织部69名班子成员分片联系督导77个乡(镇),全面了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真实表现,按干管权限详细填写《战“疫”实录》。
  用好用活《战“疫”实录》成果,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现实表现作为调整优化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全市有1名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有32名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晋升职级,一批责任扛得不实、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坠底的干部受到相应处理。
  组织引领   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93.2%的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创建达标。推进制度实施,推动落实村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安排权和监督管理权“四项权力”。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探索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驻地单位联建等方式,完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量。凤庆县打破行政村地域限制,把地域相连、产业相近的5个村联合起来,成立滇红第一村党委,组建产业联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史室等阵地群,教育引导群众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对比以前和现在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房,让边疆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总书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内培外训   增强跨越发展人才支撑
  着眼基层治理人才需求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需要,探索实施基层人才“双培养”工程。一方面,将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乡村官”及后备人才。目前已有813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镇干部,161名大学生村官、783名“土专家”“田秀才”成长为村组干部。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目前,全市共注册入学人员3085人,已毕业取得专科学历164人。
  抓住上海市帮扶联系云南,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挂钩联系临沧的机遇,“走出去”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两年来共培训4826人。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等20多个人才专项,近3年来共培养3263名优秀人才,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域骨干。
  (市委组织部供稿)

返回
2024年05月19日  第867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刊发时间:2020-06-01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全市组织系统创新推动各项工作——

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近期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创新工作,为推动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出台“11条”   初心使命制度化
  出台《临沧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1条》,采取以党员干部为重点,普通党员结合实际参照执行的方式,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更加注重务实管用、简便易行。把主题教育期间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在555个汉字中,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4个方面的内容浓缩为11条具体措施。
  更加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从普通党员、党员干部、党组织3个层面明确了8条学习培训工作措施。
  更加注重解决经常性查改违背初心使命问题。明确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态化开展三个层面的自我反省工作举措,提出“三对标”“三看”制度化要求。
  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聚焦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作出调查研究的制度性安排。突出把伟大理论和边疆实际结合起来的临沧实践,聚焦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克“疫”推进   干部教育不松劲
  以着力提高各级干部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注重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新发展理念等知识的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克服疫情影响,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等手段,因时制宜统筹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轮训、年度主体班次等层次高、范围广的重点培训以线下课堂式培训开展。应急管理、脱贫攻坚等面向基层、学员分布点多面广的班次,采取线上视频培训的方式开展。
  实行分众化教学。在脱贫攻坚一线,永德县将大规模培训转化为分片区培训,培训驻村干部、自然村长1701人;沧源佤族自治县整合资源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将培训地点分散化解到县职高、党校、乡(镇)等单位,目前已举办3期培训221人。
  将课堂式与现场化相结合。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策性、理论性、方向性较强的培训内容采取课堂式教学,保证培训面上效果。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经验性、方法性、实战性较强的培训内容采取现场教学,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建立“战疫实录”   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推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疫情防控期间,将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表现情况作为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情况《战“疫”实录》。
  建立组织系统分片联系督导机制,市委组织部4名部领导分片联系督导8个县(区),8县(区)委组织部69名班子成员分片联系督导77个乡(镇),全面了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真实表现,按干管权限详细填写《战“疫”实录》。
  用好用活《战“疫”实录》成果,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现实表现作为调整优化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全市有1名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有32名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晋升职级,一批责任扛得不实、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坠底的干部受到相应处理。
  组织引领   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93.2%的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创建达标。推进制度实施,推动落实村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安排权和监督管理权“四项权力”。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探索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驻地单位联建等方式,完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量。凤庆县打破行政村地域限制,把地域相连、产业相近的5个村联合起来,成立滇红第一村党委,组建产业联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史室等阵地群,教育引导群众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对比以前和现在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房,让边疆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总书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内培外训   增强跨越发展人才支撑
  着眼基层治理人才需求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需要,探索实施基层人才“双培养”工程。一方面,将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乡村官”及后备人才。目前已有813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镇干部,161名大学生村官、783名“土专家”“田秀才”成长为村组干部。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目前,全市共注册入学人员3085人,已毕业取得专科学历164人。
  抓住上海市帮扶联系云南,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挂钩联系临沧的机遇,“走出去”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两年来共培训4826人。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等20多个人才专项,近3年来共培养3263名优秀人才,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域骨干。
  (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