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临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刊发时间:2020-06-08 A1版  作者:

  本报讯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来到云南考察,对云南的民族工作提出希望,要求云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市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为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扶贫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2013年至2019年,共实施了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1个示范乡镇,3个特色乡镇,233个示范村,65个特色村,5个示范社区,3080户示范户,累计投入各类专项资金4.11亿元,打造了一大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村美民富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典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等2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康县南伞镇大坝村等49个村寨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临翔区南美乡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
  推进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轮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以固边兴边为已任,坚持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临沧建设、沿边小康村建设、稳边固边相结合,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实施六大任务和工程,以沿边小康村建设为载体,在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和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等“五种形态”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善,使沿边地区在新时代更有新气象。截至目前,全市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2.93亿元,边境地区面貌和形象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增强了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实施“沿边行政村群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工作”为保障,提高沿边群众社会保障水平。2017年以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3个边境县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有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政补贴每年每人10元,最高赔付金额为每人12.5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70万元,让沿边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党的政策,感受到党的温暖。
  抓住“沪滇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向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申报沪滇对口帮扶项目,助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对口帮扶临沧以来,共实施了38个对口帮扶项目,项目覆盖临翔、永德、镇康、耿马和沧源5个县区的8个乡镇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92万元,其中,帮扶5个沿边村寨发展产业,投入资金617万元。通过产业扶持,促进了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为率先把临沧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临沧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场所等“6+n”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的实体化、大众化。在农村普遍开展民族团结公约教育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乡镇;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推行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适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成功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双江、沧源和临沧市民族中学、沧源勐董镇永和社区、耿马贺派乡分别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稿

返回
2024年04月25日  第867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临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刊发时间:2020-06-08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来到云南考察,对云南的民族工作提出希望,要求云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市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为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扶贫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2013年至2019年,共实施了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1个示范乡镇,3个特色乡镇,233个示范村,65个特色村,5个示范社区,3080户示范户,累计投入各类专项资金4.11亿元,打造了一大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村美民富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典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等2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康县南伞镇大坝村等49个村寨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临翔区南美乡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
  推进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轮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以固边兴边为已任,坚持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临沧建设、沿边小康村建设、稳边固边相结合,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实施六大任务和工程,以沿边小康村建设为载体,在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和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等“五种形态”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善,使沿边地区在新时代更有新气象。截至目前,全市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2.93亿元,边境地区面貌和形象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增强了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实施“沿边行政村群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工作”为保障,提高沿边群众社会保障水平。2017年以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3个边境县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有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政补贴每年每人10元,最高赔付金额为每人12.5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70万元,让沿边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党的政策,感受到党的温暖。
  抓住“沪滇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向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申报沪滇对口帮扶项目,助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对口帮扶临沧以来,共实施了38个对口帮扶项目,项目覆盖临翔、永德、镇康、耿马和沧源5个县区的8个乡镇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92万元,其中,帮扶5个沿边村寨发展产业,投入资金617万元。通过产业扶持,促进了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为率先把临沧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临沧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场所等“6+n”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的实体化、大众化。在农村普遍开展民族团结公约教育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乡镇;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推行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适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成功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双江、沧源和临沧市民族中学、沧源勐董镇永和社区、耿马贺派乡分别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