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攻坚动力耕植绿水青山

刊发时间:2020-06-10 A3版  作者:

  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经过夏雨洗礼后的水箐村一派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处处鸟语花香、满目苍翠。这个曾经发展维艰的山区村寨,凭借着茶叶、核桃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绿色崛起奏响了精准脱贫之歌。
  水箐村地处凤庆县凤山镇北部,平均海拔2000米,属典型的冷凉山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当地针对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差、产业发展步伐缓慢等“穷根”,围绕做实贫困户增收、提升人居环境、激发内生动力“三篇文章”,以“1234”工作机制、“五富”工作法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厚植生态屏障。201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6189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

20200609151613fzj2om---副本.jpg

丁树荣 摄

●动态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32个重大项目已累计到位资金237.4亿元

1.jpg

丁树荣 摄

  今年以来,临沧市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扎实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资金争取、项目储备、要素保障、建设推进等工作,确保各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截至目前,32个重大项目已累计到位资金237.4亿元,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91.2亿元。
  临沧各级各部门按照“快、准、狠、大”的总要求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以增加有效投资为目标,把32个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工作量,带动全市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底,在建的7条(段)高速公路已累计完成投资452.9亿元,投资完成率55.1%,其中今年以来完成投资81.2亿元。在重大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全市投资增幅持续快速回升,1至2月投资增长仅为4.9%,3月份快速回升、增长14.2%,4月份增长20.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沧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工作,以带动有效投资,降低投资波动,稳定经济增长。扭住国家投资政策不放松,紧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序开展专项债券申报工作。通过协调努力,提前下达批次专项债券资金加快拨付,全市提前下达批次的50亿元已投入使用27.4亿元,使用率达54.8%。
  当地不断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环评等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中央投资领域,紧盯在建项目、新建项目,抢抓机遇、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强力推进,千方百计破解制约重大项目推进的瓶颈,确保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加快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

  “清四乱”向河湖顽疾宣战、加快范围划定夯实河湖岸线管控基础、创建示范段打造临沧“幸福河”……今年以来,临沧市聚焦各项河湖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河(湖)生态环境的期盼。
  在前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临沧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各县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河湖“清四乱”回头看专项行动方案,将“清四乱”整治范围延伸到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向河湖顽疾宣战,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坚决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坚决纠正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使河湖基本面貌持续改善。
  去年以来,临沧全面启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了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划定任务,并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进行公告。今年将由市级统筹,各县区积极推进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已完成2条河流和10座水库成果上图工作,完成9座水库成果报告编制工作,完成4条河流外业调查、资料收集、控制点采集等工作,进一步夯实河湖岸线管控基础。
  此外,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实施的原则,临沧深入推进河长示范段创建工作,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努力打造临沧“幸福河”。

 

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力

  “过去村里懒汉、醉汉多,就算农忙时节,也有不少人在家里只顾打牌。‘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曾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水箐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感慨地说,如今每逢茶叶、核桃采摘季,村里白天基本见不到人,大家都你追我赶,争着把生活过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2015年底,水箐村有贫困人口93户297人,贫困发生率达14.4%,但仅仅过了一年,全村就顺利脱贫出列。是什么让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子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从抓支部建设这篇文章做起,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王清华介绍,2016年水箐村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把一批在脱贫攻坚中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两委”。同时把党员致富能人牢牢聚在产业链上,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有盼头多了。”驾驶三轮摩托正在拉运物资的村民李荟香告诉记者,过去家里的收入大多靠丈夫在外打工获得,而86岁的老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隔三差五就到自己家里去,帮忙出点子、想办法、找对策,自己渐渐有了信心。“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还学会了骑摩托,农闲时也能挣点‘零花钱’。”李荟香高兴地说,跟着村里发展产业,如今家里每年都有5万余元的收入,一家人搬进了200余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凤庆县民政局派驻水箐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王勇介绍,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工作队在16个村民小组中设立7个党小组和1个家庭党校,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场所为基地,扎实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入组入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村组实际情况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需求,以此找准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和脱贫办法,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我们以讲身边致富故事、带领发展产业等活动为载体,培训脱贫知识,激发贫困户志气,让想致富人有思路,能致富人有项目,靠榜样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王勇说,通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让帮扶对象明白了致贫症结,清楚了致富方向,大家共同参与掀起了“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热潮,如今水箐村已实现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产业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过去人多地少,祖祖辈辈都是种粮为生,想做其他产业根本没机会。”在水箐村大坝组村民杨国洲家,各项家庭产业遍地开花:院里硕大的酒缸佳酿散发陈香,院外散养的百余羽山地鸡正在啄食,地里茶叶与核桃生长旺盛,外加存栏40余头的生猪,无一不让杨国洲笑逐颜开。
  “以前过惯了苦日子,手头总是紧巴巴的,现在有机会就想多赚点钱。”采访中,杨国洲算了一笔账:种植养殖业每年能带来不低于3万元的纯收入,加上农闲时自己驾驶拖拉机“跑点外快”,每年6万余元的收入比起过去已实现翻番。
  杨国洲一家的喜人景象是水箐村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贫困户增收的一个缩影。在发展茶叶、核桃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水箐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除传统种植养殖外,还推广种植中药黄精420亩、高价值经济林木红豆杉2000多株、车厘子300亩,高原特色蔬菜树头菜100亩,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
  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水箐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探索产业长效扶贫机制。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
  “去年茶厂实现了1200余万元的销售额,收购鲜叶1000吨以上,比10年前增长了近20倍。”正值制茶的关键时期,水箐村龙头企业顺富茶厂董事长杨国富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车间,查看各道工序进展和成品情况。
  “随着茶农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硬性要求深入人心,经过几轮的提质增效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茶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杨国富笑呵呵地表示,自己还成立了国富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措施,实现茶农“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合作社的茶叶远销广东、上海、辽宁等地。
  水箐村监委会主任陈维洲介绍,近年来村里积极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要求现有的5个专业合作社生产鲜叶原料按国际有机生产标准进行加工,并确保在加工、包装、贮存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茶农杜绝使用农药,不断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努力提升茶叶产业单产和效益。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我们的山绿了、水清了,凭借做好生态产业这篇文章,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好。”陈维洲说,为更好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水箐村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和甘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入600余万元进行茶园、中药材种植园建设和和示范户发展培育。目前各项建设已初步完成,生态旅游及绿色有机林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将带动更多农户奔向致富路。

 

人居环境彰显乡村魅力

  行走在村内干净的水泥路面上,幢幢新洋房红瓦白墙,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这是水箐村带给外来游客的第一印象。“房子建好了,路也修通了,走街串巷鞋都不脏,我们水箐村可是变了个好模样。”正在自家院里伺弄花草的羊看坟小组村民杨章乐呵呵地说。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基房、篱笆房,现在住进了崭新的房子,就算想乱扔垃圾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杨章说,随着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村民们渐渐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无论“面子”还是“里子”都越来越赏心悦目。
  正如杨章所言,生活的蒸蒸日上激起了大家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的热情。近年来,水箐村将农村危旧房改造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结合开展“七改三清”行动,针对村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放、粪土乱堆、车辆乱停、畜禽乱跑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6年以来,我们开展贫困户危旧房改造168户,目前全村518户全部住进了安居房。”王清华表示,随着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村里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不仅让村民迎来了敞亮的新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大伙的环境意识。同时村“两委”积极做好河道治理和村内街道的路灯亮化工程,让水箐村的“颜值”越擦越亮。
  入户采访时,记者在不少人家都见到垃圾焚烧炉,“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对没有二次利用价值可以进行焚烧。”王勇介绍,这是驻村工作队利用工作经费为全村所有农户购买发放的,可以缓解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对群众进行了垃圾分类培训,将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垃圾进行焚烧变为钾肥施于地中,实现循环利用。目前村里还建成垃圾房,建立了村管理户保洁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供保障。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箐村处处彰显迷人魅力:高达70%的森林覆盖率绘就了“村在绿中、家在林中、人在画中”美丽图景,旧貌换新颜、乡村变景区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村庄变景区的美丽基因被激活夯实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工作中,当地还将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治理,向打造充满诗意的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不断进发。

 

●资讯

临翔区开展系列活动 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近日,在临沧市临翔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群活动中心,区非公党委直属4个联合支部25名党员正在开展“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党日活动,现场的党员们用心倾听夏明翰写给母亲陈云凤的红色家书《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感受革命烈士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临翔区已经开展了1600多场次。为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临翔区在全区开展以“重温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重温红色家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学习身边榜样,开展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活动,通过经常“重温、学习、警示”,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
  全区各党支部纷纷把活动写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方案和项目清单,按照“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每月有主题”的要求,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每次选取一项或几项内容,聚焦主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通过常态化开展“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活动,全区广大党员政治上得到历练,思想上得到升华,党性上得到锤炼,“四个意识”树得更牢,“四个自信”立得更稳,践行“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针对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临沧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切实发挥案件治本功能,督促做好强化监管、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等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持续净化优化全市政治生态。
  近日,临沧市纪委监委在凤庆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对凤庆县委原副书记、县长杨红俊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决定,并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对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以及查结的违纪违法案件适时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执纪执法的强烈信号;同时,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惩戒、警示和教育作用,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廉洁思想防线。

 

●见 闻

产业开花 “钱景”广阔

  作为全乡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凤庆县新华乡水源村千方百计找思路,促增收,如今该村又引进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夯实当地老百姓脱贫后劲。
  “公司原来想来我们这里做矿石开采,但是对环境影响较大。我们因势利导,鼓励公司做肉牛养殖,目前投资将近300万元,产业效益即将显现。”在科路小组腾冲万欢养殖公司凤庆分公司新建的厂房里,刚忙完烤烟种植的水源村党总支书记陈庆茶介绍。
  “在水源村党总支的帮助下,我们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成了部分产房。今年,我们预计养牛500至800头。”腾冲万欢养殖公司凤庆分公司负责人彭文辉表示,公司采取了集中建厂养殖和提供肉牛在农户家分散养殖的方式,可以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我们采取党总支+公司+农户合作方式,把农民的土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到公司。之后公司又以优先务工的方式招这些农户为服务工,每户农户就有了两份收入……”说起肉牛养殖,陈庆茶满脸笑意。
  近年来,水源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自身发展动力,通过广泛开展烤烟种植、核桃管护、畜牧养殖等劳动技能培训,水源村群众产业技能和谋生能力已大大增强,产业多点开花,带来了广阔的增收“钱景”,2019年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原载《云南日报》2020年06月09日8版

返回
2024年05月19日  第867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激活攻坚动力耕植绿水青山

刊发时间:2020-06-10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经过夏雨洗礼后的水箐村一派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处处鸟语花香、满目苍翠。这个曾经发展维艰的山区村寨,凭借着茶叶、核桃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绿色崛起奏响了精准脱贫之歌。
  水箐村地处凤庆县凤山镇北部,平均海拔2000米,属典型的冷凉山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当地针对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差、产业发展步伐缓慢等“穷根”,围绕做实贫困户增收、提升人居环境、激发内生动力“三篇文章”,以“1234”工作机制、“五富”工作法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厚植生态屏障。201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6189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

20200609151613fzj2om---副本.jpg

丁树荣 摄

●动态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32个重大项目已累计到位资金237.4亿元

1.jpg

丁树荣 摄

  今年以来,临沧市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扎实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资金争取、项目储备、要素保障、建设推进等工作,确保各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截至目前,32个重大项目已累计到位资金237.4亿元,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91.2亿元。
  临沧各级各部门按照“快、准、狠、大”的总要求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以增加有效投资为目标,把32个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工作量,带动全市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底,在建的7条(段)高速公路已累计完成投资452.9亿元,投资完成率55.1%,其中今年以来完成投资81.2亿元。在重大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全市投资增幅持续快速回升,1至2月投资增长仅为4.9%,3月份快速回升、增长14.2%,4月份增长20.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沧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工作,以带动有效投资,降低投资波动,稳定经济增长。扭住国家投资政策不放松,紧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序开展专项债券申报工作。通过协调努力,提前下达批次专项债券资金加快拨付,全市提前下达批次的50亿元已投入使用27.4亿元,使用率达54.8%。
  当地不断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环评等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中央投资领域,紧盯在建项目、新建项目,抢抓机遇、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强力推进,千方百计破解制约重大项目推进的瓶颈,确保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加快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

  “清四乱”向河湖顽疾宣战、加快范围划定夯实河湖岸线管控基础、创建示范段打造临沧“幸福河”……今年以来,临沧市聚焦各项河湖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河(湖)生态环境的期盼。
  在前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临沧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各县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河湖“清四乱”回头看专项行动方案,将“清四乱”整治范围延伸到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向河湖顽疾宣战,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坚决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坚决纠正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使河湖基本面貌持续改善。
  去年以来,临沧全面启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了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划定任务,并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进行公告。今年将由市级统筹,各县区积极推进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已完成2条河流和10座水库成果上图工作,完成9座水库成果报告编制工作,完成4条河流外业调查、资料收集、控制点采集等工作,进一步夯实河湖岸线管控基础。
  此外,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实施的原则,临沧深入推进河长示范段创建工作,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努力打造临沧“幸福河”。

 

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力

  “过去村里懒汉、醉汉多,就算农忙时节,也有不少人在家里只顾打牌。‘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曾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水箐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感慨地说,如今每逢茶叶、核桃采摘季,村里白天基本见不到人,大家都你追我赶,争着把生活过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2015年底,水箐村有贫困人口93户297人,贫困发生率达14.4%,但仅仅过了一年,全村就顺利脱贫出列。是什么让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子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从抓支部建设这篇文章做起,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王清华介绍,2016年水箐村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把一批在脱贫攻坚中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两委”。同时把党员致富能人牢牢聚在产业链上,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有盼头多了。”驾驶三轮摩托正在拉运物资的村民李荟香告诉记者,过去家里的收入大多靠丈夫在外打工获得,而86岁的老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隔三差五就到自己家里去,帮忙出点子、想办法、找对策,自己渐渐有了信心。“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还学会了骑摩托,农闲时也能挣点‘零花钱’。”李荟香高兴地说,跟着村里发展产业,如今家里每年都有5万余元的收入,一家人搬进了200余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凤庆县民政局派驻水箐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王勇介绍,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工作队在16个村民小组中设立7个党小组和1个家庭党校,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场所为基地,扎实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入组入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村组实际情况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需求,以此找准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和脱贫办法,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我们以讲身边致富故事、带领发展产业等活动为载体,培训脱贫知识,激发贫困户志气,让想致富人有思路,能致富人有项目,靠榜样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王勇说,通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让帮扶对象明白了致贫症结,清楚了致富方向,大家共同参与掀起了“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热潮,如今水箐村已实现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产业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过去人多地少,祖祖辈辈都是种粮为生,想做其他产业根本没机会。”在水箐村大坝组村民杨国洲家,各项家庭产业遍地开花:院里硕大的酒缸佳酿散发陈香,院外散养的百余羽山地鸡正在啄食,地里茶叶与核桃生长旺盛,外加存栏40余头的生猪,无一不让杨国洲笑逐颜开。
  “以前过惯了苦日子,手头总是紧巴巴的,现在有机会就想多赚点钱。”采访中,杨国洲算了一笔账:种植养殖业每年能带来不低于3万元的纯收入,加上农闲时自己驾驶拖拉机“跑点外快”,每年6万余元的收入比起过去已实现翻番。
  杨国洲一家的喜人景象是水箐村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贫困户增收的一个缩影。在发展茶叶、核桃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水箐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除传统种植养殖外,还推广种植中药黄精420亩、高价值经济林木红豆杉2000多株、车厘子300亩,高原特色蔬菜树头菜100亩,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
  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水箐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探索产业长效扶贫机制。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
  “去年茶厂实现了1200余万元的销售额,收购鲜叶1000吨以上,比10年前增长了近20倍。”正值制茶的关键时期,水箐村龙头企业顺富茶厂董事长杨国富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车间,查看各道工序进展和成品情况。
  “随着茶农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硬性要求深入人心,经过几轮的提质增效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茶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杨国富笑呵呵地表示,自己还成立了国富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措施,实现茶农“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合作社的茶叶远销广东、上海、辽宁等地。
  水箐村监委会主任陈维洲介绍,近年来村里积极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要求现有的5个专业合作社生产鲜叶原料按国际有机生产标准进行加工,并确保在加工、包装、贮存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茶农杜绝使用农药,不断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努力提升茶叶产业单产和效益。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我们的山绿了、水清了,凭借做好生态产业这篇文章,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好。”陈维洲说,为更好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水箐村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和甘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入600余万元进行茶园、中药材种植园建设和和示范户发展培育。目前各项建设已初步完成,生态旅游及绿色有机林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将带动更多农户奔向致富路。

 

人居环境彰显乡村魅力

  行走在村内干净的水泥路面上,幢幢新洋房红瓦白墙,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这是水箐村带给外来游客的第一印象。“房子建好了,路也修通了,走街串巷鞋都不脏,我们水箐村可是变了个好模样。”正在自家院里伺弄花草的羊看坟小组村民杨章乐呵呵地说。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基房、篱笆房,现在住进了崭新的房子,就算想乱扔垃圾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杨章说,随着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村民们渐渐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无论“面子”还是“里子”都越来越赏心悦目。
  正如杨章所言,生活的蒸蒸日上激起了大家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的热情。近年来,水箐村将农村危旧房改造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结合开展“七改三清”行动,针对村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放、粪土乱堆、车辆乱停、畜禽乱跑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6年以来,我们开展贫困户危旧房改造168户,目前全村518户全部住进了安居房。”王清华表示,随着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村里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不仅让村民迎来了敞亮的新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大伙的环境意识。同时村“两委”积极做好河道治理和村内街道的路灯亮化工程,让水箐村的“颜值”越擦越亮。
  入户采访时,记者在不少人家都见到垃圾焚烧炉,“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对没有二次利用价值可以进行焚烧。”王勇介绍,这是驻村工作队利用工作经费为全村所有农户购买发放的,可以缓解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对群众进行了垃圾分类培训,将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垃圾进行焚烧变为钾肥施于地中,实现循环利用。目前村里还建成垃圾房,建立了村管理户保洁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供保障。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箐村处处彰显迷人魅力:高达70%的森林覆盖率绘就了“村在绿中、家在林中、人在画中”美丽图景,旧貌换新颜、乡村变景区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村庄变景区的美丽基因被激活夯实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工作中,当地还将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治理,向打造充满诗意的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不断进发。

 

●资讯

临翔区开展系列活动 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近日,在临沧市临翔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群活动中心,区非公党委直属4个联合支部25名党员正在开展“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党日活动,现场的党员们用心倾听夏明翰写给母亲陈云凤的红色家书《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感受革命烈士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临翔区已经开展了1600多场次。为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临翔区在全区开展以“重温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重温红色家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学习身边榜样,开展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活动,通过经常“重温、学习、警示”,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
  全区各党支部纷纷把活动写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方案和项目清单,按照“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每月有主题”的要求,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每次选取一项或几项内容,聚焦主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通过常态化开展“三重温两学习一警示”主题活动,全区广大党员政治上得到历练,思想上得到升华,党性上得到锤炼,“四个意识”树得更牢,“四个自信”立得更稳,践行“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针对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临沧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切实发挥案件治本功能,督促做好强化监管、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等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持续净化优化全市政治生态。
  近日,临沧市纪委监委在凤庆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对凤庆县委原副书记、县长杨红俊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决定,并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对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以及查结的违纪违法案件适时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执纪执法的强烈信号;同时,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惩戒、警示和教育作用,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廉洁思想防线。

 

●见 闻

产业开花 “钱景”广阔

  作为全乡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凤庆县新华乡水源村千方百计找思路,促增收,如今该村又引进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夯实当地老百姓脱贫后劲。
  “公司原来想来我们这里做矿石开采,但是对环境影响较大。我们因势利导,鼓励公司做肉牛养殖,目前投资将近300万元,产业效益即将显现。”在科路小组腾冲万欢养殖公司凤庆分公司新建的厂房里,刚忙完烤烟种植的水源村党总支书记陈庆茶介绍。
  “在水源村党总支的帮助下,我们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成了部分产房。今年,我们预计养牛500至800头。”腾冲万欢养殖公司凤庆分公司负责人彭文辉表示,公司采取了集中建厂养殖和提供肉牛在农户家分散养殖的方式,可以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我们采取党总支+公司+农户合作方式,把农民的土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到公司。之后公司又以优先务工的方式招这些农户为服务工,每户农户就有了两份收入……”说起肉牛养殖,陈庆茶满脸笑意。
  近年来,水源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自身发展动力,通过广泛开展烤烟种植、核桃管护、畜牧养殖等劳动技能培训,水源村群众产业技能和谋生能力已大大增强,产业多点开花,带来了广阔的增收“钱景”,2019年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原载《云南日报》2020年06月09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