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机制 为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林俊
刊发时间:2020-07-14 A3版  作者: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民富国强的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近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来抓,人才发展各项规划有序落实,人才政策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各类人才队伍得到壮大,人才结构层次得到优化,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达3.8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8.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万人。但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人才结构不优、人才分布不均、人才机制不活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具有历史性、战略性、决定性的重大意义。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在人才培养上,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沧江名匠、名师、名医、名家”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加大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选拔培养实施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满足临沧跨越发展、沿边开发开放、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推进新时期临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临沧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方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我市重点培育产业的需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带动示范作用强的“田秀才”“土专家”。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牵头组织临沧高级技工学校与南华糖业临沧公司合作开展第一批100名新型学徒制培养计划。
  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队伍“活”起来
  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精神,畅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围绕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等环节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主体作用,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经审核认定,按人事管理权限报批后,由组织人社部门采取直接面试或考察的方式直接招聘。积极探索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实施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首席技师等人才支持政策,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范围内,允许人才突破身份限制,跨行业、跨部门合理流动。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岗”,吸引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通过任职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健全基层人才特别招录机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工作人员,可按规定定向招聘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贫困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紧缺急需人才,可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和招聘条件,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到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5万人以上。
  构建灵活开放的引才机制,让人才队伍“优”起来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或有关领域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认真执行高层次人才直聘办法,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岗位、职称、结构比例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推进“乡贤聚才”行动,加强沟通联系,吸引优秀人才回临创业发展。依托“专家服务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人才项目,引进高层次专家来临沧创新创业。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以兼职服务、对口支持,互派培养、挂职锻炼、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参加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申报参评人才项目等方面,可享受我市同类人员待遇。优化引进人才环境,在配偶安置、子女就学、户口迁移、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快捷高效服务。争取用5年时间采取“刚”“柔”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
  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让人才队伍“精”起来
  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主要标准,依据不同类别、职业、行业特点,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对学历和履职年限达不到正常申报职称或职业资格条件要求,但业绩贡献突出,其他基本条件符合规定的引进人才、乡土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等特殊人才进行评审认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下放人才评价权,推动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自主评价。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才和事业单位外聘人员职称评审通道,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正高级工程师推荐力度。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在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和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获得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资格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资格的认定工作。力争到2025年末高、中级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6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6%以上。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返回
2024年05月21日  第871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机制 为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林俊

刊发时间:2020-07-14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民富国强的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近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来抓,人才发展各项规划有序落实,人才政策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各类人才队伍得到壮大,人才结构层次得到优化,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达3.8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8.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万人。但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人才结构不优、人才分布不均、人才机制不活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具有历史性、战略性、决定性的重大意义。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在人才培养上,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沧江名匠、名师、名医、名家”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加大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选拔培养实施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满足临沧跨越发展、沿边开发开放、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推进新时期临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临沧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方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我市重点培育产业的需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带动示范作用强的“田秀才”“土专家”。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牵头组织临沧高级技工学校与南华糖业临沧公司合作开展第一批100名新型学徒制培养计划。
  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队伍“活”起来
  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精神,畅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围绕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等环节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主体作用,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经审核认定,按人事管理权限报批后,由组织人社部门采取直接面试或考察的方式直接招聘。积极探索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实施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首席技师等人才支持政策,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范围内,允许人才突破身份限制,跨行业、跨部门合理流动。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岗”,吸引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通过任职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健全基层人才特别招录机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工作人员,可按规定定向招聘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贫困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紧缺急需人才,可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和招聘条件,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到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5万人以上。
  构建灵活开放的引才机制,让人才队伍“优”起来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或有关领域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认真执行高层次人才直聘办法,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岗位、职称、结构比例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推进“乡贤聚才”行动,加强沟通联系,吸引优秀人才回临创业发展。依托“专家服务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人才项目,引进高层次专家来临沧创新创业。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以兼职服务、对口支持,互派培养、挂职锻炼、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参加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申报参评人才项目等方面,可享受我市同类人员待遇。优化引进人才环境,在配偶安置、子女就学、户口迁移、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快捷高效服务。争取用5年时间采取“刚”“柔”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
  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让人才队伍“精”起来
  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主要标准,依据不同类别、职业、行业特点,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对学历和履职年限达不到正常申报职称或职业资格条件要求,但业绩贡献突出,其他基本条件符合规定的引进人才、乡土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等特殊人才进行评审认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下放人才评价权,推动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自主评价。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才和事业单位外聘人员职称评审通道,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正高级工程师推荐力度。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在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和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获得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资格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资格的认定工作。力争到2025年末高、中级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6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6%以上。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