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军民亲如一家

——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纪实
刊发时间:2020-08-01 A3版  作者:贺 玲 李正荟

  我市紧扣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目标,2007年、2012年、2016年,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创造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临沧经验”“临沧样板”。临翔区、云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凤庆县被命名为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临沧市及辖区的镇康县、耿马县、云县被命名为第十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
  展现融合发展新高度
  临沧市边防委、临沧军分区与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结成“联教联研”对子,实现院校与边防,理论与实贱的有机结合;抓好军地人才储备融合,建成“青年民兵之家”245个,77个乡(镇)武装部长兼任副乡(镇)长,在边境95个行政村(社区)推行军官兼任村官制度,边防连队指导员到临近边境村担任支部副书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辖区治安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和边境稳定繁荣。
  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临军警部队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宣传载体,创办融电视、电台、报纸、刊物、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APP客户端“八媒体联动”的宣传平台,利用《佤山鱼水情》军地双拥专题栏目,广泛宣传临沧双拥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倡树先进典型及模范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粮草先行新维度凸显
  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临沧市党政领导深入军警部队走访慰问,了解部队官兵执勤、训练和生活情况,特别重视优抚工作调研和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为部队补助经费3940.1万元,为部队解决粮油水电燃料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驻临军警部队官兵的战备训练条件和工作生活条件;在规划审批用地征收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投入上亿元加强智慧边境建设,为部队划拨土地235.78亩。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驻军单位、野外驻训部队,重大节日慰问看望军烈属等机制,帮助部队解难题,使广大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共组织拥军慰问团214个,慰问驻军590余场次,赠送慰问金1800多万元,慰问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等优抚对象1600多万元;捐赠图书68860册,赠送电脑家电198台,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驻临军警部队和优抚安置对象的关心关怀。
  宣传、文化、司法、公安、民政、退役军人事务、人社、科技、群团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走进军营开展行业知识讲座、安置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宣传部门送图书进军营,宣讲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送安置就业政策进军营,共同落实军人的后路问题等服务;邮政部门根据军用邮需要设置邮政网点,对临时驻扎部队军人使用邮政业务实行优先、优处,尽力满足驻地军人用邮需求;组织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进军营,参与多层次培训部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推荐技术成果,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共建单位到军营走访看望军警战士,结成共建对子286个,开展“青春共话十九大·军民团结一家亲”“团员青年进军营”联谊活动、“鱼水情杯”篮球赛、“学跳民族舞、学唱民族歌、学习民族语言”等一系列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进军地交流,深化军民鱼水情。
  同时,我市相继出台《临沧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临沧市人民政府 临沧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事细则》等拥军优属政策,用制度手段确保拥军优属工作全面有效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实施办法、随军家属工作调动办法(试行)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等具体措施,倾注真情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2016年以来,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624人,安置率100%,兑现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补助金589万元,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1676万元,完成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393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连续12年位于全省前列;为11684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资金1649万元;落实发放优待抚恤金46603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786.37万元,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31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100名,办理军转干部随迁随调家属19名,419名军人子女优先入托入学,创下连续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军转干部安置接收任务的佳绩;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落实“两个待遇”。开展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每年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划出5%的专项名额,定向招录驻临部队干部未就业随军家属,先后有209名军嫂走上工作岗位,被《解放军报》称为“临沧样本”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机制不断拓展。
  今年春节期间,为沿边驻军某部队修缮临时驻训点,创建“战地书苑”,赠送书籍7000册及书柜6组,赠送电视机、投影仪、点歌系统各一台,充实了家属接待室生活用品等。在机场、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标志,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收费交通站点,免收军车通行费用,各类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费免费停放标志。
  戍边为民新温度彰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临部队充分发挥部队党建优势,把夯实挂钩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促脱贫,不断增强挂钩村党组织凝聚力。
  2016年以来,帮助脱贫出列贫困户308户,精准扶贫挂钩帮困5106人,投入精准扶贫款443.58万元,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33个,投入10万元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43个,为群众做好事1225件,真正做到解民难、助民困、暖民心。在全国创建首批边防线上建起“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先后将83名留守儿童纳入关爱行动,援建中小学校16所,组成大学生士兵义务教育小分队,深入乡村学校,助力农村教学,资助47余名贫困学生37万元,为学校修缮校舍书桌27次,募集图书24020余册,捐赠助学基金100万元,捐赠电子白板教学系统1套,电脑11台,各种学习用品、文体器材和桌椅5500余件(套),切实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2016年以来,参加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13个,共出动官兵4万多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938台,转移遇险群众6034名,抢救财产价值2523.3万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返回
2024年05月18日  第873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军政军民亲如一家

——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纪实

刊发时间:2020-08-01 A3版  作者:贺 玲 李正荟 【字体:大 中 小】

  我市紧扣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目标,2007年、2012年、2016年,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创造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临沧经验”“临沧样板”。临翔区、云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凤庆县被命名为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临沧市及辖区的镇康县、耿马县、云县被命名为第十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
  展现融合发展新高度
  临沧市边防委、临沧军分区与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结成“联教联研”对子,实现院校与边防,理论与实贱的有机结合;抓好军地人才储备融合,建成“青年民兵之家”245个,77个乡(镇)武装部长兼任副乡(镇)长,在边境95个行政村(社区)推行军官兼任村官制度,边防连队指导员到临近边境村担任支部副书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辖区治安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和边境稳定繁荣。
  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临军警部队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宣传载体,创办融电视、电台、报纸、刊物、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APP客户端“八媒体联动”的宣传平台,利用《佤山鱼水情》军地双拥专题栏目,广泛宣传临沧双拥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倡树先进典型及模范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粮草先行新维度凸显
  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临沧市党政领导深入军警部队走访慰问,了解部队官兵执勤、训练和生活情况,特别重视优抚工作调研和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为部队补助经费3940.1万元,为部队解决粮油水电燃料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驻临军警部队官兵的战备训练条件和工作生活条件;在规划审批用地征收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投入上亿元加强智慧边境建设,为部队划拨土地235.78亩。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驻军单位、野外驻训部队,重大节日慰问看望军烈属等机制,帮助部队解难题,使广大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共组织拥军慰问团214个,慰问驻军590余场次,赠送慰问金1800多万元,慰问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等优抚对象1600多万元;捐赠图书68860册,赠送电脑家电198台,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驻临军警部队和优抚安置对象的关心关怀。
  宣传、文化、司法、公安、民政、退役军人事务、人社、科技、群团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走进军营开展行业知识讲座、安置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宣传部门送图书进军营,宣讲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送安置就业政策进军营,共同落实军人的后路问题等服务;邮政部门根据军用邮需要设置邮政网点,对临时驻扎部队军人使用邮政业务实行优先、优处,尽力满足驻地军人用邮需求;组织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进军营,参与多层次培训部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推荐技术成果,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共建单位到军营走访看望军警战士,结成共建对子286个,开展“青春共话十九大·军民团结一家亲”“团员青年进军营”联谊活动、“鱼水情杯”篮球赛、“学跳民族舞、学唱民族歌、学习民族语言”等一系列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进军地交流,深化军民鱼水情。
  同时,我市相继出台《临沧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临沧市人民政府 临沧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事细则》等拥军优属政策,用制度手段确保拥军优属工作全面有效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实施办法、随军家属工作调动办法(试行)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等具体措施,倾注真情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2016年以来,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624人,安置率100%,兑现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补助金589万元,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1676万元,完成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393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连续12年位于全省前列;为11684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资金1649万元;落实发放优待抚恤金46603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786.37万元,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31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100名,办理军转干部随迁随调家属19名,419名军人子女优先入托入学,创下连续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军转干部安置接收任务的佳绩;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落实“两个待遇”。开展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每年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划出5%的专项名额,定向招录驻临部队干部未就业随军家属,先后有209名军嫂走上工作岗位,被《解放军报》称为“临沧样本”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机制不断拓展。
  今年春节期间,为沿边驻军某部队修缮临时驻训点,创建“战地书苑”,赠送书籍7000册及书柜6组,赠送电视机、投影仪、点歌系统各一台,充实了家属接待室生活用品等。在机场、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标志,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收费交通站点,免收军车通行费用,各类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费免费停放标志。
  戍边为民新温度彰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临部队充分发挥部队党建优势,把夯实挂钩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促脱贫,不断增强挂钩村党组织凝聚力。
  2016年以来,帮助脱贫出列贫困户308户,精准扶贫挂钩帮困5106人,投入精准扶贫款443.58万元,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33个,投入10万元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43个,为群众做好事1225件,真正做到解民难、助民困、暖民心。在全国创建首批边防线上建起“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先后将83名留守儿童纳入关爱行动,援建中小学校16所,组成大学生士兵义务教育小分队,深入乡村学校,助力农村教学,资助47余名贫困学生37万元,为学校修缮校舍书桌27次,募集图书24020余册,捐赠助学基金100万元,捐赠电子白板教学系统1套,电脑11台,各种学习用品、文体器材和桌椅5500余件(套),切实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2016年以来,参加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13个,共出动官兵4万多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938台,转移遇险群众6034名,抢救财产价值2523.3万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