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刊发时间:2020-08-11 A3版  作者:王岩

抓堡垒促发展 抓队伍促落实 抓治理促和谐 抓示范促引领

云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岩)   近年来,云县强化党建引领,以“四抓四促四提升”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堡垒促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发展的“火车头”。全县累计创建规范化党支部777个,达标率达83%。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遵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机衔接的原则,落实摸家底、找差距、排工期、抓落实的“四步工作法”,全面梳理出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共梳理出人的资源清单1824个、物的资源清单1824个、问题清单11113条、项目清单48388项。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嵌入到产业振兴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兴村中对下对内、对上对外的作用,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步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寨镇新合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创新“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村党组织带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将“碎片化”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个转变”,助推乡村振兴。全县累计建成村组活动场所971个,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手机视频”督导模式强化活动阵地管理使用,在大朝山西镇创新将活动阵地联动运用于“一村一幼”项目建设,白天作为教室和校园,晚上作为群众的综合文化活动阵地,有效解决活动阵地管理使用中的“堵点”和“痛点”问题。
  抓队伍促落实,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创新实施并深化拓展“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照“一年一考核,年年有调整”的原则,建立能出能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储备村组后备干部2618名,并将村级后备力量100%纳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管理培养,建立乡镇党委与青年人才党支部成员季度座谈制度、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青年人才党员制度和县乡村三级立体培训培养体系;以“坚持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为基本条件,按照“村(社区)推荐、乡镇党委考察任命、上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向全县194个村(社区)选聘194名乡村振兴副支书或主任助理,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享受村两委副职待遇,有效优化、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出台《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贷款管理办法(暂行)》,针对县外返乡且自身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家庭,每户可申请5至30万元以内的创业扶持贷款,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有力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出台《云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十六条措施》,着力整治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干实事等作风顽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抓治理促和谐,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力。积极探索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自然村规划牵头人、村民小组长、理事长“四方联动”机制,把党组织的主张和意志变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提升群众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县优化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1145个,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5725名,通过把农村最有能力和最具影响力的人集中起来,对乡村振兴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监督管理。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利清单”、党务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决策管理;优化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作用,正民风、树家风、创村风;组建194支村级治安小分队,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宣传法律知识、排查风险隐患、调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村霸”和“四类村官”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组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联审制度,有效净化基层治理环境。
  抓示范促引领,提升乡村振兴牵引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发展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五类”示范村为重点,全面推进7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茂兰镇安乐村作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党支部围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规划思路,打造集生态宜居、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庄。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在《农民日报》发起的“2018中国乡村振兴榜”宣传推介活动中被列为“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74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云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刊发时间:2020-08-11 A3版  作者:王岩 【字体:大 中 小】

抓堡垒促发展 抓队伍促落实 抓治理促和谐 抓示范促引领

云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岩)   近年来,云县强化党建引领,以“四抓四促四提升”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堡垒促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发展的“火车头”。全县累计创建规范化党支部777个,达标率达83%。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遵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机衔接的原则,落实摸家底、找差距、排工期、抓落实的“四步工作法”,全面梳理出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共梳理出人的资源清单1824个、物的资源清单1824个、问题清单11113条、项目清单48388项。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嵌入到产业振兴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兴村中对下对内、对上对外的作用,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步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寨镇新合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创新“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村党组织带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将“碎片化”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个转变”,助推乡村振兴。全县累计建成村组活动场所971个,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手机视频”督导模式强化活动阵地管理使用,在大朝山西镇创新将活动阵地联动运用于“一村一幼”项目建设,白天作为教室和校园,晚上作为群众的综合文化活动阵地,有效解决活动阵地管理使用中的“堵点”和“痛点”问题。
  抓队伍促落实,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创新实施并深化拓展“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照“一年一考核,年年有调整”的原则,建立能出能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储备村组后备干部2618名,并将村级后备力量100%纳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管理培养,建立乡镇党委与青年人才党支部成员季度座谈制度、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青年人才党员制度和县乡村三级立体培训培养体系;以“坚持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为基本条件,按照“村(社区)推荐、乡镇党委考察任命、上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向全县194个村(社区)选聘194名乡村振兴副支书或主任助理,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享受村两委副职待遇,有效优化、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出台《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贷款管理办法(暂行)》,针对县外返乡且自身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家庭,每户可申请5至30万元以内的创业扶持贷款,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有力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出台《云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十六条措施》,着力整治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干实事等作风顽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抓治理促和谐,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力。积极探索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自然村规划牵头人、村民小组长、理事长“四方联动”机制,把党组织的主张和意志变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提升群众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县优化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1145个,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5725名,通过把农村最有能力和最具影响力的人集中起来,对乡村振兴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监督管理。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利清单”、党务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决策管理;优化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作用,正民风、树家风、创村风;组建194支村级治安小分队,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宣传法律知识、排查风险隐患、调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村霸”和“四类村官”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组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联审制度,有效净化基层治理环境。
  抓示范促引领,提升乡村振兴牵引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发展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五类”示范村为重点,全面推进7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茂兰镇安乐村作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党支部围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规划思路,打造集生态宜居、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庄。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在《农民日报》发起的“2018中国乡村振兴榜”宣传推介活动中被列为“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