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思茅蕨

刊发时间:2020-09-06 A3版  作者:李学成

  今年五一不远足,一因疫情未除,不趋闹即不添乱,二因公私诸事不宜外出,一家人便在城边转转。叫雨山采蕨是比较快意的郊游之一,得看山峦转青之变,得走草野生芽之新,更重要的是得体验采蕨之趣。
  春雨刚过,蕨芽如笋,在林边的阳坡纷纷破土而出,小的如婴儿刚出生时握拳的小手,稚嫩而有些婴儿肥的模样很呆萌。紧邻的蕨芽姿态各异,或低首亲昵,或靠背若思,或举手向天,稍长些的端顶枝分三处,叶羽卷舒,状若凤尾,仿佛可听到生命收放的自如和展延渐阔的声波。采蕨之趣在不断惊喜,又在连连的小满足。踏足荒野,草丛中忽一箭蕨芽现前,食指轻扶,拇指用力,稍向下斜出,嫩而脆的蕨芽便在掌中,清脆的采蕨感略于听而丰盈于手到蕨来的利落和快意。五一小假,过立景阁,循路而交东环线,随意或左或右,林边半坡遍是蕨丛,俯首即采,采数斤不过十余分钟,带回家可食数餐,这种有去必得的满足感,使我每年都要到春雨几番、蕨芽遍野的叫雨山中去满足一回。
  乡人采蕨芽不叫采而叫打,不知何故,农事多涉打,打柴、打叶子、打谷子。老家蕨菜不算太多,乡人也不专门去采,多是务农时顺便采些回来,加工后食一二顿。记得母亲将采回的蕨菜放入锅中,用水加热,水沸约一二分钟出锅,放入冷水中浸泡,食时切断油炒。有时母亲使唤相帮,手撕蕨芽,一枝分而两半,看着无数枝的一大盆有些小绝望,小孩性急嫌烦,母亲就责备几句。用热水焯蕨芽火候把握的经验就来自母亲,时间不到苦涩味不能尽除,过了蕨芽易烂不鲜,清水漂蕨一为除苦涩味又有保鲜的作用。有几次焯蕨时间过了,蕨芽煮烂了,食之就失了甜脆的感觉。蕨菜亦可做成菜干储存待食,记得儿时吃过一回父亲做的羊肉煮蕨菜干,觉得蕨有些劲,那种羊汤混和的香气直逼牙缝,久久不散。前几年试着做过一回,却总也咀嚼不出当年的味道,或许那些味道叫父爱吧。
  蕨,这棵古老的植物,是最早在陆地生长且最长寿的,经历过恐龙灭绝等地球生态劫难,却仍然遍布世界于今,不仅可食还供观赏,可算是植物明星。食蕨是古老的食俗,《诗经》有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这是女孩子唱给她心中的男孩子的,如果采蕨能遇上他,依偎他怀里,女孩会多么高兴。《诗经》里的爱情朴素而浪漫,随便一唱,其貌不扬的蕨也成了爱情草。蕨是春蔬之一,系山茅野菜之列,历代文人亦多爱食,蕨也多入诗中。黄庭坚有句:“嫩芽初长小儿拳”,很形象。陆游有句:“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蕨菜在陆游食谱里地位可算很高。皮日休有句:“山蕨收时带竹胎”,采蕨在唐代是夏事之。诗人们总是得诗不饶蕨,“蕨芽拳握紫”“春山蕨笋肥”“朝采山上蕨”“笋蕨春可采”……真是不一而足。蕨有时成了怀乡的对象,乡愁的托寄。先秦《四月》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山上蕨菜和野豌豆,洼地的树让游子念念难忘。蕨有时成了乡居生活的诗景,唐诗僧处默旧居里的“丛生嫩蕨落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这种乡居小时生活的山中常有,今仍尚存,只是有无诗心罢了。唐宰相李德裕的怀山居有些不一样,“醉忆剖红梨,饭思食紫蕨”,宰相肚子能盛物,吃厌了大酒大肉,也会念起乡下菜,这里寄托的政治纷争后的止息,只能故乡所能给予了。同样的蕨在诗僧寒山那里却是自况了,“采蕨度残年”,有些悲凉了。
  蕨多生于不为人杂的偏野之地,在一心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诗人李白那里是受到排斥的,因为那是偏安、退避的象征。李白一生豪放一生寂寞,一生退避又一生出起,纠结矛盾极了。在他的《行路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会想有大功名,一会儿又想功名后又怎么样,无数功成者不也一样结局悲惨,同时还看不起故作孤高的隐居者,表达了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叫自己不要像许由用颖川水洗耳不闻世事,伯夷、叔齐首阳食蕨以示隐居。食蕨成了李白排斥的自闭意象。
  种类繁多的蕨,名也很多,山凤草、拳头菜、如意草、猫爪子等等。蕨分苦厥和甜蕨,甜蕨多长水边,不用水焯可直接炒食,较苦蕨更脆甜。蕨不但能食芽,也能食根,其根多含淀粉,能充饥饱人,小时听父亲讲“大闹钢铁铜”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曾挖蕨根磨粉吃,说时脸上一副苦像。看来对一种物的感情总会与特定历史相联系,食蕨在那时是无奈的选择,不像现在那么“食意”。食蕨充饥古来有之,明代刘仁本《蕨萁行》里就有“采采蕨萁,可以疗饥。采采蕨萁,晨露未晞”的记载。
  在这“食意”的年代,食蕨是一种喜好,于我有怀乡的成分,因为在童年的“初元正觉”里有着蕨菜清香微苦的味道。笔于此,正合做饭时点,要好好妙一盘昨日采来的叫雨山蕨菜,让五一假期多些观花博尚、采蕨叫雨山。花可萍逢,蕨乃故交的适意。

返回
2024年05月16日  第876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饭思茅蕨

刊发时间:2020-09-06 A3版  作者:李学成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五一不远足,一因疫情未除,不趋闹即不添乱,二因公私诸事不宜外出,一家人便在城边转转。叫雨山采蕨是比较快意的郊游之一,得看山峦转青之变,得走草野生芽之新,更重要的是得体验采蕨之趣。
  春雨刚过,蕨芽如笋,在林边的阳坡纷纷破土而出,小的如婴儿刚出生时握拳的小手,稚嫩而有些婴儿肥的模样很呆萌。紧邻的蕨芽姿态各异,或低首亲昵,或靠背若思,或举手向天,稍长些的端顶枝分三处,叶羽卷舒,状若凤尾,仿佛可听到生命收放的自如和展延渐阔的声波。采蕨之趣在不断惊喜,又在连连的小满足。踏足荒野,草丛中忽一箭蕨芽现前,食指轻扶,拇指用力,稍向下斜出,嫩而脆的蕨芽便在掌中,清脆的采蕨感略于听而丰盈于手到蕨来的利落和快意。五一小假,过立景阁,循路而交东环线,随意或左或右,林边半坡遍是蕨丛,俯首即采,采数斤不过十余分钟,带回家可食数餐,这种有去必得的满足感,使我每年都要到春雨几番、蕨芽遍野的叫雨山中去满足一回。
  乡人采蕨芽不叫采而叫打,不知何故,农事多涉打,打柴、打叶子、打谷子。老家蕨菜不算太多,乡人也不专门去采,多是务农时顺便采些回来,加工后食一二顿。记得母亲将采回的蕨菜放入锅中,用水加热,水沸约一二分钟出锅,放入冷水中浸泡,食时切断油炒。有时母亲使唤相帮,手撕蕨芽,一枝分而两半,看着无数枝的一大盆有些小绝望,小孩性急嫌烦,母亲就责备几句。用热水焯蕨芽火候把握的经验就来自母亲,时间不到苦涩味不能尽除,过了蕨芽易烂不鲜,清水漂蕨一为除苦涩味又有保鲜的作用。有几次焯蕨时间过了,蕨芽煮烂了,食之就失了甜脆的感觉。蕨菜亦可做成菜干储存待食,记得儿时吃过一回父亲做的羊肉煮蕨菜干,觉得蕨有些劲,那种羊汤混和的香气直逼牙缝,久久不散。前几年试着做过一回,却总也咀嚼不出当年的味道,或许那些味道叫父爱吧。
  蕨,这棵古老的植物,是最早在陆地生长且最长寿的,经历过恐龙灭绝等地球生态劫难,却仍然遍布世界于今,不仅可食还供观赏,可算是植物明星。食蕨是古老的食俗,《诗经》有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这是女孩子唱给她心中的男孩子的,如果采蕨能遇上他,依偎他怀里,女孩会多么高兴。《诗经》里的爱情朴素而浪漫,随便一唱,其貌不扬的蕨也成了爱情草。蕨是春蔬之一,系山茅野菜之列,历代文人亦多爱食,蕨也多入诗中。黄庭坚有句:“嫩芽初长小儿拳”,很形象。陆游有句:“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蕨菜在陆游食谱里地位可算很高。皮日休有句:“山蕨收时带竹胎”,采蕨在唐代是夏事之。诗人们总是得诗不饶蕨,“蕨芽拳握紫”“春山蕨笋肥”“朝采山上蕨”“笋蕨春可采”……真是不一而足。蕨有时成了怀乡的对象,乡愁的托寄。先秦《四月》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山上蕨菜和野豌豆,洼地的树让游子念念难忘。蕨有时成了乡居生活的诗景,唐诗僧处默旧居里的“丛生嫩蕨落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这种乡居小时生活的山中常有,今仍尚存,只是有无诗心罢了。唐宰相李德裕的怀山居有些不一样,“醉忆剖红梨,饭思食紫蕨”,宰相肚子能盛物,吃厌了大酒大肉,也会念起乡下菜,这里寄托的政治纷争后的止息,只能故乡所能给予了。同样的蕨在诗僧寒山那里却是自况了,“采蕨度残年”,有些悲凉了。
  蕨多生于不为人杂的偏野之地,在一心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诗人李白那里是受到排斥的,因为那是偏安、退避的象征。李白一生豪放一生寂寞,一生退避又一生出起,纠结矛盾极了。在他的《行路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会想有大功名,一会儿又想功名后又怎么样,无数功成者不也一样结局悲惨,同时还看不起故作孤高的隐居者,表达了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叫自己不要像许由用颖川水洗耳不闻世事,伯夷、叔齐首阳食蕨以示隐居。食蕨成了李白排斥的自闭意象。
  种类繁多的蕨,名也很多,山凤草、拳头菜、如意草、猫爪子等等。蕨分苦厥和甜蕨,甜蕨多长水边,不用水焯可直接炒食,较苦蕨更脆甜。蕨不但能食芽,也能食根,其根多含淀粉,能充饥饱人,小时听父亲讲“大闹钢铁铜”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曾挖蕨根磨粉吃,说时脸上一副苦像。看来对一种物的感情总会与特定历史相联系,食蕨在那时是无奈的选择,不像现在那么“食意”。食蕨充饥古来有之,明代刘仁本《蕨萁行》里就有“采采蕨萁,可以疗饥。采采蕨萁,晨露未晞”的记载。
  在这“食意”的年代,食蕨是一种喜好,于我有怀乡的成分,因为在童年的“初元正觉”里有着蕨菜清香微苦的味道。笔于此,正合做饭时点,要好好妙一盘昨日采来的叫雨山蕨菜,让五一假期多些观花博尚、采蕨叫雨山。花可萍逢,蕨乃故交的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