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书:群众信赖的脱贫致富领路人

刊发时间:2020-09-08 A2版  作者:杨华能

  “刘文书户:您户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脱贫退出,特授予临沧市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白岩村中伙房村民小组组长刘文书家,谈到脱贫往事,今年61岁的刘文书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翻开荣誉证书,一字一句读了一遍贺奖词,满脸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自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刘文书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不仅成了光荣的脱贫户,还成了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以种养为主、多产增收的高寒冷凉山区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早年因供两个娃娃读书家里常常入不敷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长,却被评定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很惭愧的。”身为党员如何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发挥党员率先脱贫的先锋模范作用?身为组长如何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带领全寨子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两个问题开始萦绕在刘文书脑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冷静思考,刘文书立足中伙房寨子高寒冷凉山区的资源禀赋,围绕增收和发展践行着“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生动样板。
  “我们寨子气候冷,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传统习惯,非常适合养猪和制作风干腊肉。”刘文书从最熟悉的生态猪养殖做起,率先培育第一个增收产业。因是生态喂养,刘文书销售的猪肉年年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我家平均每年养猪收入在4万元以上,现在存栏20头,多数已在年初就被定购了。”刘文书说,看到靠传统喂养的猪肉价好和供不应求,部分农户也纷纷效仿养猪,目前,生态猪养殖已成寨子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寨子共存栏生态猪91头;中伙房生态猪肉已小有名气。
  “圈养不同放养,圈养多了根本忙不过来,要保证猪肉质量,得控制规模,每头猪至少要慢慢喂养一年以上,肉才香。”中伙房猪肉畅销的同时,养猪产业也因劳动力不足、经济效益回报周期长而无法做大。发展遇到产业单一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题?刘文书从寨子实际出发,认为脱贫不能单一靠养猪,圈养模式无法做大就从放养模式做文章。
  2015年,刘文书从永德县明朗乡进购20只黑山羊,率先培育起第二个增收产业。山羊发展很快,每年发展15只至25只不等,平均年出栏10只以上,年收入2万元以上,现还存栏80只。”在刘文书的帮助和带动下,全寨子34户村民养羊户高达33户,存栏山羊760头。
  “我们寨子后山一带草长山宽,是天然大牧场。”同年,同样的发展模式,刘文书自身先行示范养牛,率先培育第三个增收产业,先后带动发展愿望强烈的村民开始小规模养牛,目前已有7户养牛户,共存栏76头。单刘文书户已出栏5头,收入4万多元,现存栏18头。
  2018年,刘文书单养猪、养羊、养牛三项,就已落后赶超,甩掉贫困“帽子”,还成了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在刘文书带动下,中伙房自然村于2018年全村实现脱贫,刘文书本人也被授予临沧市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刘文书说:“无论养猪、养羊、养牛,我先养了、有收益了,群众就立马跟上。”曾是贫困户的杨奇忠,是最早跟随刘文书养羊脱贫的村民之一,他笑着说:“我就信组长,因他是党员,跟着他发展产业,心里踏实,有信心。”
  “每年农历六七月是野生木耳采摘季,只要不懒,每天可一边放牛放羊、一边采摘,每天最低卖40元不成问题。一户人家每年可采摘木耳出售达1000多元。”谈到其他收入,除了采摘野生木耳,刘文书特别提出了一项:采摘野茶销售。中伙房自然村青山展翠、山高水长,自古有茶,寨子后山分布大量天然野茶树、古茶树,十多年前,村民们从深山处移栽野茶树种,目前已发展成家家户户平均都有3亩左右野茶园,每年正月至清明节前后是采茶时节,户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今年村民的茶叶收入最高的家庭已超4万元。
  靠山吃山。中伙房人世居青山间,种养产业得益青山,因青山而兴。“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来,我和寨子人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今后,我们将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返回
2024年05月13日  第876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刘文书:群众信赖的脱贫致富领路人

刊发时间:2020-09-08 A2版  作者:杨华能 【字体:大 中 小】

  “刘文书户:您户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脱贫退出,特授予临沧市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白岩村中伙房村民小组组长刘文书家,谈到脱贫往事,今年61岁的刘文书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翻开荣誉证书,一字一句读了一遍贺奖词,满脸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自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刘文书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不仅成了光荣的脱贫户,还成了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以种养为主、多产增收的高寒冷凉山区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早年因供两个娃娃读书家里常常入不敷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长,却被评定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很惭愧的。”身为党员如何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发挥党员率先脱贫的先锋模范作用?身为组长如何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带领全寨子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两个问题开始萦绕在刘文书脑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冷静思考,刘文书立足中伙房寨子高寒冷凉山区的资源禀赋,围绕增收和发展践行着“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生动样板。
  “我们寨子气候冷,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传统习惯,非常适合养猪和制作风干腊肉。”刘文书从最熟悉的生态猪养殖做起,率先培育第一个增收产业。因是生态喂养,刘文书销售的猪肉年年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我家平均每年养猪收入在4万元以上,现在存栏20头,多数已在年初就被定购了。”刘文书说,看到靠传统喂养的猪肉价好和供不应求,部分农户也纷纷效仿养猪,目前,生态猪养殖已成寨子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寨子共存栏生态猪91头;中伙房生态猪肉已小有名气。
  “圈养不同放养,圈养多了根本忙不过来,要保证猪肉质量,得控制规模,每头猪至少要慢慢喂养一年以上,肉才香。”中伙房猪肉畅销的同时,养猪产业也因劳动力不足、经济效益回报周期长而无法做大。发展遇到产业单一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题?刘文书从寨子实际出发,认为脱贫不能单一靠养猪,圈养模式无法做大就从放养模式做文章。
  2015年,刘文书从永德县明朗乡进购20只黑山羊,率先培育起第二个增收产业。山羊发展很快,每年发展15只至25只不等,平均年出栏10只以上,年收入2万元以上,现还存栏80只。”在刘文书的帮助和带动下,全寨子34户村民养羊户高达33户,存栏山羊760头。
  “我们寨子后山一带草长山宽,是天然大牧场。”同年,同样的发展模式,刘文书自身先行示范养牛,率先培育第三个增收产业,先后带动发展愿望强烈的村民开始小规模养牛,目前已有7户养牛户,共存栏76头。单刘文书户已出栏5头,收入4万多元,现存栏18头。
  2018年,刘文书单养猪、养羊、养牛三项,就已落后赶超,甩掉贫困“帽子”,还成了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在刘文书带动下,中伙房自然村于2018年全村实现脱贫,刘文书本人也被授予临沧市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刘文书说:“无论养猪、养羊、养牛,我先养了、有收益了,群众就立马跟上。”曾是贫困户的杨奇忠,是最早跟随刘文书养羊脱贫的村民之一,他笑着说:“我就信组长,因他是党员,跟着他发展产业,心里踏实,有信心。”
  “每年农历六七月是野生木耳采摘季,只要不懒,每天可一边放牛放羊、一边采摘,每天最低卖40元不成问题。一户人家每年可采摘木耳出售达1000多元。”谈到其他收入,除了采摘野生木耳,刘文书特别提出了一项:采摘野茶销售。中伙房自然村青山展翠、山高水长,自古有茶,寨子后山分布大量天然野茶树、古茶树,十多年前,村民们从深山处移栽野茶树种,目前已发展成家家户户平均都有3亩左右野茶园,每年正月至清明节前后是采茶时节,户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今年村民的茶叶收入最高的家庭已超4万元。
  靠山吃山。中伙房人世居青山间,种养产业得益青山,因青山而兴。“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来,我和寨子人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今后,我们将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青山,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