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交出脱贫攻坚的凤庆答卷

刊发时间:2020-09-11 A3版  作者:

  凤庆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凤庆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凤庆答卷。
  全面统筹、凝聚合力,在脱贫攻坚中体现担当本色
  扛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全县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负总责;13个乡(镇)分别由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指挥长负“包保”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负主体责任;159个贫困村实行乡镇包村班子成员、挂钩部门主要领导“双指挥长”负责制。13个乡(镇)和16个县级行业扶贫主责部门向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形成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引领脱贫攻坚“加速跑”。共有126家中央省市县单位、7210名干部挂村包户,23户规上企业帮村,挂钩帮扶工作做到无死角、无盲区;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旅游扶贫等融合并进。
  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夯实战斗堡垒。举力搭建党群干群关系水乳交融平台,通过抓书记、促头雁引领,抓党员+促双带示范,抓经济、促造血保障,抓阵地、促民心凝聚,抓电商、促线上销售,抓贷款、促创业帮带,抓互联网+促桥梁对接, 抓村史、促感恩教育“八抓八促”创新性举措,抓好党建促脱贫先锋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护航脱贫攻坚。实行末位约谈制度,适时对乡镇、部门进行约谈提醒,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组建13支县委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常态化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巡查,以督促干、以督促改。认真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的追责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在脱贫攻坚中做足工作成色
  把贫困对象识别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做细做实。在2017年集中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组建工作队187支3000多人,共召开贫情分析会2119场25745人次,把每个贫情分析会议召开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对拟调整对象进行100%入户调查,全部数据信息层层签字认可。全县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政策群众知晓、过程群众参与、进出群众签字、结果群众认可。
  树立精准攻坚靶向意识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结合贫情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形成“规划引领+政策带动+措施推进”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使用、精准投入”的思路打好涉农资金使用“组合拳”,2014年以来共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196个,实现扶贫政策的“精准滴灌”。
  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把做大做优特色经济产业基地作为促进贫困山区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全县共建成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312万亩,农民人均占有7亩以上。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底,入园企业136户,已投产125户,实现总产值48.87亿元;培育核桃产业龙头企业12户、小型加工户87户,覆盖2.5万户9万多人;49户制茶龙头企业帮带茶农8.1万户。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全链条,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92个、农产品初制小龙头300个、家庭农场93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8万余户,让50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抓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引导转移输出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拓宽就业渠道;开设“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学校课堂”抓实就业培训;抓好工作保障和政策保障,构建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全县有近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做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全覆盖。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安居。有效发挥建房补助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2014年至2019年,全县投入资金8.99亿元,累计实施完成危房改造55368户,全县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共建成5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3875人,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拔穷根。着力于“精准控辍”“精准对象”“精准资助”,2016年至2019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6亿元,助学贷款1.23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毛入学率达108.21%,无因贫辍学情况。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谋幸福。以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为抓手,深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和卫生人才培育等工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得到落地见效,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率均达到100%,187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标。
  走好绿色发展脱贫之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实施“造林脱贫一批、护林脱贫一批、养林脱贫一批”的林业扶贫模式。累计投入林业生态扶贫资金5.096亿元,受益87818户307363人,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9377万元17025户59672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1172户4121人。
  大力改善贫困山区发展条件。全面完成了1602.6公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并硬化自然村道路59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98件,新增25.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218.21公里,所有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所有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到户、网络宽带覆盖到村。
  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深化拓展187个村(社区)村史室的乡愁室、感恩室、乡贤室、传习室、规划室、警示室“六项职能”,有效发挥村史室启民智、聚人心、育恩心、知荣辱的作用,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三讲三评”活动,生动践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增强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营造出干部群众携手共筑小康路的浓厚氛围。
  牢记嘱托、保持定力,在脱贫攻坚中绘就幸福底色
  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984户72523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69%降至0,159个贫困村、5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县顺利摘帽,全县各族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2019年,凤庆县又作为全省首批普查试点的3个县之一,顺利接受了普查试点,并提供了凤庆方案。凤庆县被确定为全省推荐国家脱贫攻坚典型县的几个县区之一。
  与此同时,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44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95元,同比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22元,同比增长10.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达96.84亿元,同比增长28.5%。
  “十二五”以来,凤庆县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全国‘阳光校餐’优秀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全国滇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2016-2020年)、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云南省森林县城、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云南省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县、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美丽县城”等97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返回
2024年05月11日  第877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用心用情用力交出脱贫攻坚的凤庆答卷

刊发时间:2020-09-11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凤庆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凤庆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凤庆答卷。
  全面统筹、凝聚合力,在脱贫攻坚中体现担当本色
  扛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全县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负总责;13个乡(镇)分别由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指挥长负“包保”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负主体责任;159个贫困村实行乡镇包村班子成员、挂钩部门主要领导“双指挥长”负责制。13个乡(镇)和16个县级行业扶贫主责部门向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形成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引领脱贫攻坚“加速跑”。共有126家中央省市县单位、7210名干部挂村包户,23户规上企业帮村,挂钩帮扶工作做到无死角、无盲区;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旅游扶贫等融合并进。
  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夯实战斗堡垒。举力搭建党群干群关系水乳交融平台,通过抓书记、促头雁引领,抓党员+促双带示范,抓经济、促造血保障,抓阵地、促民心凝聚,抓电商、促线上销售,抓贷款、促创业帮带,抓互联网+促桥梁对接, 抓村史、促感恩教育“八抓八促”创新性举措,抓好党建促脱贫先锋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护航脱贫攻坚。实行末位约谈制度,适时对乡镇、部门进行约谈提醒,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组建13支县委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常态化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巡查,以督促干、以督促改。认真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的追责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在脱贫攻坚中做足工作成色
  把贫困对象识别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做细做实。在2017年集中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组建工作队187支3000多人,共召开贫情分析会2119场25745人次,把每个贫情分析会议召开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对拟调整对象进行100%入户调查,全部数据信息层层签字认可。全县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政策群众知晓、过程群众参与、进出群众签字、结果群众认可。
  树立精准攻坚靶向意识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结合贫情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形成“规划引领+政策带动+措施推进”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使用、精准投入”的思路打好涉农资金使用“组合拳”,2014年以来共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196个,实现扶贫政策的“精准滴灌”。
  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把做大做优特色经济产业基地作为促进贫困山区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全县共建成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312万亩,农民人均占有7亩以上。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底,入园企业136户,已投产125户,实现总产值48.87亿元;培育核桃产业龙头企业12户、小型加工户87户,覆盖2.5万户9万多人;49户制茶龙头企业帮带茶农8.1万户。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全链条,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92个、农产品初制小龙头300个、家庭农场93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8万余户,让50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抓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引导转移输出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拓宽就业渠道;开设“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学校课堂”抓实就业培训;抓好工作保障和政策保障,构建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全县有近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做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全覆盖。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安居。有效发挥建房补助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2014年至2019年,全县投入资金8.99亿元,累计实施完成危房改造55368户,全县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共建成5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3875人,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拔穷根。着力于“精准控辍”“精准对象”“精准资助”,2016年至2019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6亿元,助学贷款1.23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毛入学率达108.21%,无因贫辍学情况。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谋幸福。以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为抓手,深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和卫生人才培育等工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得到落地见效,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率均达到100%,187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标。
  走好绿色发展脱贫之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实施“造林脱贫一批、护林脱贫一批、养林脱贫一批”的林业扶贫模式。累计投入林业生态扶贫资金5.096亿元,受益87818户307363人,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9377万元17025户59672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1172户4121人。
  大力改善贫困山区发展条件。全面完成了1602.6公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并硬化自然村道路59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98件,新增25.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218.21公里,所有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所有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到户、网络宽带覆盖到村。
  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深化拓展187个村(社区)村史室的乡愁室、感恩室、乡贤室、传习室、规划室、警示室“六项职能”,有效发挥村史室启民智、聚人心、育恩心、知荣辱的作用,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三讲三评”活动,生动践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增强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营造出干部群众携手共筑小康路的浓厚氛围。
  牢记嘱托、保持定力,在脱贫攻坚中绘就幸福底色
  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984户72523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69%降至0,159个贫困村、5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县顺利摘帽,全县各族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2019年,凤庆县又作为全省首批普查试点的3个县之一,顺利接受了普查试点,并提供了凤庆方案。凤庆县被确定为全省推荐国家脱贫攻坚典型县的几个县区之一。
  与此同时,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44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95元,同比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22元,同比增长10.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达96.84亿元,同比增长28.5%。
  “十二五”以来,凤庆县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全国‘阳光校餐’优秀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全国滇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2016-2020年)、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云南省森林县城、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云南省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县、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美丽县城”等97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