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奋力答好脱贫攻坚考卷

刊发时间:2020-09-22 A3版  作者:

脚步丈量民情   实干诠释初心

耿马奋力答好脱贫攻坚考卷

贺派乡泽安新村.JPG

贺派乡泽安新村一角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国土面积383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80个村民委员会和12个社区,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孟定镇为副县级镇,清水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境内居住着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3%。
  该县于2011年被确定为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2014年以来,累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67户41056人,贫困村46个、贫困乡2个。面对县情实际,该县紧紧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同时,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10日至15日,通过了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验收,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清零。
  狠抓“三个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双组长”工作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全覆盖签订包户个人承诺书,构建了“党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各方支持、全员上阵”的大扶贫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54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安排预算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压缩“三公”经费等措施,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75.98亿元,实施项目3924项。建立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实施“225”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配套出台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21个文件,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纳入各级各部门学习内容,先后编印《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脱贫攻坚政策群众读本》《脱贫攻坚考核文件汇编》等政策读本和典型案例4万余册,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熟悉政策、宣传政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全面落实,实现贫困户每户享受扶贫政策均在3项以上。实行县委常委牵头包乡(镇)、处级领导包村、科级干部包组、一般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机制,县处级领导带头驻村蹲点开展工作。2016年以来,连续5年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共计1037人次。选派7名沿边小康村工作队长,从机关事业单位选聘102名自然村长,全面配强基层一线力量。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选聘民情信息员1385名,收集反馈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70条;给予领导干部党纪处分58人,政务处分9人,问责30人。实行脱贫帮扶工作成效与单位工作考核挂钩制度,2016年以来,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300名。
  做实脱贫攻坚文章,提升群众思想意识。巩固提升甘蔗、橡胶、茶叶、畜牧等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蔬菜、坚果、烤烟、中药材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推行“特色产业+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户”等模式,从技术共享、资金支持、销路分享等方面带动贫困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7.6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4个,实现贫困户户均享受2个以上项目资金帮扶,人均拥有8.55亩产业基地。全县支柱产业甘蔗面积达41万亩,覆盖全县68个村(社区)、2.3万户农户12万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488户13254人,人均纯收入5227元。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留住乡愁”的规划理念,全力建设2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打造出贺派乡泽安新村、芒洪民族乡光允寨等一批示范点。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安居房建设资金17.03亿元,改造危房1655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97户。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3.66亿元,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144户4547人。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等教育扶贫政策,全县5963名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全县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购买大病保险。抓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开展城乡低保精准施保专项整治行动,实现扶贫贫困线与低保保障标准线“两线合一”。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加养老保险。深入实施沿边3年行动计划、“直过民族”精准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难”等问题。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57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1523公里。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提升群众思想意识。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宣讲活动900余场次,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慰问演出70余场次,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张贴画1.1万条(张),建成村史室97个。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打赢打好收官战。强化后续扶持提升,推动脱贫攻坚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成立县脱贫攻坚收官总攻办公室,以“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为抓手,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针对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云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方面15个问题制定了39项具体措施。针对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全省7方面23个问题,制定33项具体整改措施,对照反馈耿马县存在的2方面7个问题,制定了21项具体整改措施,切实将问题整改销号。
  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落实。今年年内争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18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72亿元。把消费扶贫作为沪滇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扎实有效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点对点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优先在企业复工复产中使用贫困劳动力。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9万人,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公益岗998个,开发10个“扶贫车间”吸纳用工368人。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315人累计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322.24万元。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中高职“雨露计划”补助资金83.2万元,资助学生348人。对照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2020年6月,全县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0370户13876人。
  调整完善处级领导和县级部门“挂包帮”定点扶贫挂包贫困村工作,全县共有2个省级部门、9个市级部门、102个县级部门挂包到村,3536名干部结对帮扶9867户贫困户,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全覆盖。择优选派196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人员组建83支驻村工作队。对1144户4547人搬迁贫困人口因户因人施策,细化具体后续帮扶措施。目前,全县1144户搬迁户均已实现每户至少1人参加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实现稳定转移务工就业1464人。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六个方面工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0个,惠及5个乡(镇)15个村,6914户农户30343人。

 

打牢基础增动力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整合项目资金13.85亿元,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建设“四好农村路”目标,投入资金6.9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24条(段)297.66公里,启动实施2018年度278公里村组公路通畅硬化工程建设,全县92个行政村(社区)道路全部实现水泥或柏油路面硬化,且危险路段均设有防护设施。
  水利建设方面,以贫困村安全饮水为重点,投入资金1.0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24件,受益人口18万人,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电力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13亿元,全面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91.66千米、低压线路352.38千米,新增配变233台,92个村(社区)全部通动力电,切实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通信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4亿元,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新建项目,46个贫困村实现光纤网络、4G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村委会、村卫生室、村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

 

易地搬迁展新颜

  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洪乡新联村光允寨,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错落有致的傣族民居依山而建,成为山乡芒洪的一道靓丽风景。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后,为让群众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县委、县政府对新联村实施了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光允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接纳安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39人。统筹2800余万元资金,对安置点安居房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逐步完善道路、绿化、养殖小区等基础配套设施。制定村规民约13份,实行卫生保洁“排长”负责监督制,家禽圈养,人畜分离,所有养殖户都集中到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人居环境有了全面提升。
  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力巩固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增收,村里多措并举拓宽群众收入渠道。争取沪滇项目合作、产业扶贫发展资金600余万元,引进云南七彩田园、临沧滇晟、孟定佳信等龙头企业,按照“党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种植水果500亩,魔芋355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扶贫第一车间1个。积极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光允寨共有68人外出务工,实现增收200余万元。成立光允竹木工艺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积极挖掘传承傣族传统蔑艺品加工,采取实体销售+农村电商销售模式,年预计完成产品7900余件,完成产值150余万元。
  来到村民杨老三家,老两口一个忙着编篾桌,一个忙着分检茶叶,干净整洁的屋内摆满了编制好的篾桌。“还是国家政策好!搬到这里居住的房子都是国家盖给的,生活也不愁,这几年主要经济收入就是编篾桌,我只需在家里编,编好了有人来收,儿子在村里的合作社里编,每月都有收入,这么好的日子以前从没想过。”杨老三说。

 

光允新寨展新颜4.JPG

篾编工艺助增收

 

健康扶贫惠民生.JPG

义诊进村组

 

甜蜜事业润民心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贫困乡镇、边境地区、贫困村组群众通过种植甘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蔗糖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耿马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大县,甘蔗种植面积41万亩,涉农2.3万户12万人。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885户39382人。2016年起,全县在贫困村组共植新蔗面积3300亩,产量55282吨,按450元/吨计算,产值7370.1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实现产业纯收入2133万元,带动贫困户2857户9668人,人均增收2865.7元。蔗糖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后保障收入持续增长的助推器。
  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政企同心协力,措施保障到位,贫困群众得实惠。一是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向贫困乡镇、边境地区倾斜,贫困村组群众种蔗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目前,全县累计完成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5万亩。二是财政补助、企业扶持,惠农政策筑牢蔗糖产业发展根基。目前,县财政每年补助蔗农地膜回收资金500万元,企业每年无偿扶持13543.27万元,有偿扶持2669.25万元。三是实施逐级配套参保政策,增加理赔事项,减少、降低群众损失。2017年,全县结合实际,增加“病虫草鼠害”赔付,受灾蔗农共获得449.6万元的保险赔付,最大限度降低蔗农经济损失。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蔗农解决疑难问题保驾护航。建立良种扩繁体系,推广优良品种及健康良种苗,实现甘蔗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推广运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单产提高,蔗农增收。

 

健康扶贫惠民生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不断夯实健康扶贫基础, 以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尽量少生病为目标,多措并举抓好健康扶贫工作。
  “还是国家政策好,关心我们贫困户,现在住院报销更高了,这好处我家真真实实享受到了,是好政策让我们家渡过难关。”家住孟定镇尖坪村浪坝组的村民赵产生告诉笔者。
  2017年,赵产生的大儿子赵强在广州务工时突患重病,10多天就花费了6万余元医疗费。在县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帮助下转回临沧继续治疗,前前后后花去近10万元医疗费,掏空了家中所有积蓄。赵产生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医疗保障”政策报销了90%,自付部分不到1万元,让这个普通的家庭渡过难关。
  据了解,耿马县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巩固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对标对表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面达标;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部门联动,36种大病贫困患者应治尽治。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工作要求,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版稿件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曾定光、陶志乾提供

返回
2024年05月19日  第878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奋力答好脱贫攻坚考卷

刊发时间:2020-09-22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脚步丈量民情   实干诠释初心

耿马奋力答好脱贫攻坚考卷

贺派乡泽安新村.JPG

贺派乡泽安新村一角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国土面积383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80个村民委员会和12个社区,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孟定镇为副县级镇,清水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境内居住着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3%。
  该县于2011年被确定为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2014年以来,累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67户41056人,贫困村46个、贫困乡2个。面对县情实际,该县紧紧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同时,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10日至15日,通过了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验收,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清零。
  狠抓“三个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双组长”工作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全覆盖签订包户个人承诺书,构建了“党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各方支持、全员上阵”的大扶贫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54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安排预算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压缩“三公”经费等措施,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75.98亿元,实施项目3924项。建立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实施“225”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配套出台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21个文件,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纳入各级各部门学习内容,先后编印《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脱贫攻坚政策群众读本》《脱贫攻坚考核文件汇编》等政策读本和典型案例4万余册,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熟悉政策、宣传政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全面落实,实现贫困户每户享受扶贫政策均在3项以上。实行县委常委牵头包乡(镇)、处级领导包村、科级干部包组、一般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机制,县处级领导带头驻村蹲点开展工作。2016年以来,连续5年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共计1037人次。选派7名沿边小康村工作队长,从机关事业单位选聘102名自然村长,全面配强基层一线力量。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选聘民情信息员1385名,收集反馈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70条;给予领导干部党纪处分58人,政务处分9人,问责30人。实行脱贫帮扶工作成效与单位工作考核挂钩制度,2016年以来,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300名。
  做实脱贫攻坚文章,提升群众思想意识。巩固提升甘蔗、橡胶、茶叶、畜牧等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蔬菜、坚果、烤烟、中药材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推行“特色产业+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户”等模式,从技术共享、资金支持、销路分享等方面带动贫困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7.6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4个,实现贫困户户均享受2个以上项目资金帮扶,人均拥有8.55亩产业基地。全县支柱产业甘蔗面积达41万亩,覆盖全县68个村(社区)、2.3万户农户12万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488户13254人,人均纯收入5227元。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留住乡愁”的规划理念,全力建设2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打造出贺派乡泽安新村、芒洪民族乡光允寨等一批示范点。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安居房建设资金17.03亿元,改造危房1655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97户。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3.66亿元,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144户4547人。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等教育扶贫政策,全县5963名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全县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购买大病保险。抓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开展城乡低保精准施保专项整治行动,实现扶贫贫困线与低保保障标准线“两线合一”。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加养老保险。深入实施沿边3年行动计划、“直过民族”精准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难”等问题。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57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1523公里。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提升群众思想意识。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宣讲活动900余场次,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慰问演出70余场次,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张贴画1.1万条(张),建成村史室97个。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打赢打好收官战。强化后续扶持提升,推动脱贫攻坚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成立县脱贫攻坚收官总攻办公室,以“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为抓手,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针对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云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方面15个问题制定了39项具体措施。针对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全省7方面23个问题,制定33项具体整改措施,对照反馈耿马县存在的2方面7个问题,制定了21项具体整改措施,切实将问题整改销号。
  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落实。今年年内争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18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72亿元。把消费扶贫作为沪滇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扎实有效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点对点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优先在企业复工复产中使用贫困劳动力。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9万人,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公益岗998个,开发10个“扶贫车间”吸纳用工368人。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315人累计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322.24万元。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中高职“雨露计划”补助资金83.2万元,资助学生348人。对照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2020年6月,全县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0370户13876人。
  调整完善处级领导和县级部门“挂包帮”定点扶贫挂包贫困村工作,全县共有2个省级部门、9个市级部门、102个县级部门挂包到村,3536名干部结对帮扶9867户贫困户,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全覆盖。择优选派196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人员组建83支驻村工作队。对1144户4547人搬迁贫困人口因户因人施策,细化具体后续帮扶措施。目前,全县1144户搬迁户均已实现每户至少1人参加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实现稳定转移务工就业1464人。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六个方面工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0个,惠及5个乡(镇)15个村,6914户农户30343人。

 

打牢基础增动力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整合项目资金13.85亿元,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建设“四好农村路”目标,投入资金6.9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24条(段)297.66公里,启动实施2018年度278公里村组公路通畅硬化工程建设,全县92个行政村(社区)道路全部实现水泥或柏油路面硬化,且危险路段均设有防护设施。
  水利建设方面,以贫困村安全饮水为重点,投入资金1.0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24件,受益人口18万人,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电力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13亿元,全面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91.66千米、低压线路352.38千米,新增配变233台,92个村(社区)全部通动力电,切实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通信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4亿元,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新建项目,46个贫困村实现光纤网络、4G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村委会、村卫生室、村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

 

易地搬迁展新颜

  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洪乡新联村光允寨,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错落有致的傣族民居依山而建,成为山乡芒洪的一道靓丽风景。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后,为让群众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县委、县政府对新联村实施了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光允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接纳安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39人。统筹2800余万元资金,对安置点安居房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逐步完善道路、绿化、养殖小区等基础配套设施。制定村规民约13份,实行卫生保洁“排长”负责监督制,家禽圈养,人畜分离,所有养殖户都集中到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人居环境有了全面提升。
  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力巩固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增收,村里多措并举拓宽群众收入渠道。争取沪滇项目合作、产业扶贫发展资金600余万元,引进云南七彩田园、临沧滇晟、孟定佳信等龙头企业,按照“党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种植水果500亩,魔芋355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扶贫第一车间1个。积极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光允寨共有68人外出务工,实现增收200余万元。成立光允竹木工艺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积极挖掘传承傣族传统蔑艺品加工,采取实体销售+农村电商销售模式,年预计完成产品7900余件,完成产值150余万元。
  来到村民杨老三家,老两口一个忙着编篾桌,一个忙着分检茶叶,干净整洁的屋内摆满了编制好的篾桌。“还是国家政策好!搬到这里居住的房子都是国家盖给的,生活也不愁,这几年主要经济收入就是编篾桌,我只需在家里编,编好了有人来收,儿子在村里的合作社里编,每月都有收入,这么好的日子以前从没想过。”杨老三说。

 

光允新寨展新颜4.JPG

篾编工艺助增收

 

健康扶贫惠民生.JPG

义诊进村组

 

甜蜜事业润民心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贫困乡镇、边境地区、贫困村组群众通过种植甘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蔗糖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耿马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大县,甘蔗种植面积41万亩,涉农2.3万户12万人。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885户39382人。2016年起,全县在贫困村组共植新蔗面积3300亩,产量55282吨,按450元/吨计算,产值7370.1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实现产业纯收入2133万元,带动贫困户2857户9668人,人均增收2865.7元。蔗糖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后保障收入持续增长的助推器。
  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政企同心协力,措施保障到位,贫困群众得实惠。一是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向贫困乡镇、边境地区倾斜,贫困村组群众种蔗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目前,全县累计完成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5万亩。二是财政补助、企业扶持,惠农政策筑牢蔗糖产业发展根基。目前,县财政每年补助蔗农地膜回收资金500万元,企业每年无偿扶持13543.27万元,有偿扶持2669.25万元。三是实施逐级配套参保政策,增加理赔事项,减少、降低群众损失。2017年,全县结合实际,增加“病虫草鼠害”赔付,受灾蔗农共获得449.6万元的保险赔付,最大限度降低蔗农经济损失。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蔗农解决疑难问题保驾护航。建立良种扩繁体系,推广优良品种及健康良种苗,实现甘蔗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推广运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单产提高,蔗农增收。

 

健康扶贫惠民生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不断夯实健康扶贫基础, 以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尽量少生病为目标,多措并举抓好健康扶贫工作。
  “还是国家政策好,关心我们贫困户,现在住院报销更高了,这好处我家真真实实享受到了,是好政策让我们家渡过难关。”家住孟定镇尖坪村浪坝组的村民赵产生告诉笔者。
  2017年,赵产生的大儿子赵强在广州务工时突患重病,10多天就花费了6万余元医疗费。在县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帮助下转回临沧继续治疗,前前后后花去近10万元医疗费,掏空了家中所有积蓄。赵产生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医疗保障”政策报销了90%,自付部分不到1万元,让这个普通的家庭渡过难关。
  据了解,耿马县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巩固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对标对表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面达标;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部门联动,36种大病贫困患者应治尽治。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工作要求,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版稿件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曾定光、陶志乾提供